体验零代码搭建

ERP思想:ERP饱含的管理之道

网友投稿  ·  2023-05-11 23:05  ·  所有内容  ·  阅读 506


【 专稿】一直以来,企业开发人员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殊不知,不熟悉、不领悟、不学习企业管理思想的开发者是很难开发出真正适用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因此对于不熟悉管理思想的开发人员,有必要补上管理思想这一课。而今,ERP正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集成者,这一点在国内外ERP(如SAP,Oracle)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正基于此面向广大开发人员普及ERP管理思想,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1. ERP的“微

ERP思想:ERP饱含的管理之道

ERP思想:ERP饱含的管理之道

【 专稿】一直以来,企业开发人员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殊不知,不熟悉、不领悟、不学习企业管理思想的开发者是很难开发出真正适用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因此对于不熟悉管理思想的开发人员,有必要补上管理思想这一课。而今,ERP正是企业管理思想的集成者,这一点在国内外ERP(如SAP,***)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正基于此面向广大开发人员普及ERP管理思想,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1. ERP的“微内核”    我们都知道,操作系统喜欢讲微内核,其实ERP系统也有“微内核”的存在,只是ERP的“微内核“不是真的“微小的”,言其”微”只是想表明它是浓缩的ERP真正核心所在。ERP先有其核心管理思想,后有其核心功能,可以说掌握了ERP的核心思想和核心功能就好像猎人捕蛇必先掌握了它的七寸。     业界一致认为,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供需链按原文Supply Chain直译是"供应链",但实质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含有"供"与"需"两方面的双重含义,"供"与"需"总是相对而言、相伴而生的;国外也称Demand/Supply Chain。在市场经济下,供应总是因为有了需求才发生的,没有需求,何谈供应?因此,译为供需链更为确切。作为供应系统,通常是指Logistics(后勤体系)的内容,后勤体系是"从采购到销售",而供需链是"从需求市场到供应市场"。   以集成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着称的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从1997年起,将生产与库存管理资格(CPIM)考试增加了供需链管理的内容,并在7个主题中列为第一(其余主题依次为:库存管理、JIT,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控制、系统与技术),说明其重要性。供需链管理的考试内容有四个方面: (1) 经营范围的概念:供需链的要素;运作环境;财务基础;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M);MRPⅡ、JIT及TQM之间的关系。 (2) 需求计划:市场驱动;客户期望与价值的定义;客户关系;需求管理。 (3) 需求与供应的转换:设计;能力管理;计划;执行与控制;业绩评价。 (4) 供应:库存;采购;物资分销配送系统。        从以上考试内容可以看出供需链管理思想的重点,它兼顾"供"与"需"两方面的环境。     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先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原材料和配套件以及协作件的供货商。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货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对象,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现代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需链,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核心思想。当遇到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这类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的供需链,形成"动态联盟"(或称"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包括产品研究开发)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这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核心思想。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正是适应这种竞争形势的需求发展起来的。     在供需链上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外,还有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就是说,供需链上有5种基本"流"在流动。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提供能带来效益的价值。各种物料在供需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因此,供需链还有增值链(Value-Ad ded Chain)的含义。不言而喻,只有当产品能够售出,增值才有意义。企业单靠成本、生产率或生产规模的优势打价格战是不够的,要靠价值的优势打创新战,这才是企业竞争的真正出路,而ERP系统要提供企业分析增值过程的功能。     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Work Flow)或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它们才能流动起来。工作流决定了各种流的流速和流量,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研究的对象。ERP系统提供各种行业的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而且可以按照竞争形势的发展,随着企业工作流(业务流程)的改革在应用程序的操作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的说来,ERP所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又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不开。ERP不仅面向供需链,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同步工程的精神,而且必然要结合全面质量管理(TQM)以保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结合准时制生产(JIT)以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降低库存和缩短交货期;它还要结合约束理论(TOC,Theory of Constraint,是优化生产技术OPT的发展)来定义供需链上的瓶颈环节、消除制约因素来扩大企业供需链的有效产出。     近年来ERP系统正在发生趋势性的第二代进化,主要表现在管理思想上有了横向和纵向的突破,在ERP计划管理的演变而来的高级计划排产计划系统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和供需链管理思想推演而来的整个协同商务。因此,ERP向ERPII演进也是种与时据俱进的表现。     从ERP的功能体系而言,所有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MRP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 只要是广义而言的"制造业",就必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需求方,这也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商业、采掘业(石油、矿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任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MRP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对食品、医药、化工行业则为"配方")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其顶层是出厂产品,是属于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套件,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介乎其间的是制造件,是生产部门的业务。如果要根据需求的优先级,在统一的计划指导下,把企业的"销产供"信息集成起来,就离不开产品结构(或物料清单)这个基础文件。在产品结构上,反映了各个物料之间的从属关系和数量关系,它们之间的联机反映了工艺流程和时间周期;换句话说,通过一个产品结构就能够说明制造业生产管理常用的"期量标准"。MRP主要用于生产"组装"型产品的制造业,如果把工艺流程(工序、设备或装置)同产品结构集成在一起, 就可以把流程工业的特点融合进来。通俗地说,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


“ERP打假风暴”之一 :ERP的起源 << 上一篇
2023-05-11 23:05
关于“ERP是否过时?”我的理解
2023-05-11 23:05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