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正意义上的ERP才刚刚起步
经过各种关于ERP是否已过时和不同ERP概念的争吵之后,关于ERP的“过时论”似乎也已过时了,所谓的新一代ERP和ERP终结者产品也已现世不少时间了,只不过,ERP好象并没有真正的“死”去,反而日益渐长起来,等待迎接“后ERP时代”的芸芸众生们可能还需要相当的耐心。
对于ERP的过时或行至“将死”的议论,笔者却有一些截然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中国的ERP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根本还未到达茁壮成长和蓬勃发展,当然更不可能过时。现在应该大书特书的是:真正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ERP该如何起步?
中国ERP随工业化起步
ERP(企业资源规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研究成果,当它适应经济基础的时候将对经济基础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是经济基础,过分超前和落后的上层建筑形态都将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正在步入工业化,全面工业化的过程才刚起步,因此,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ERP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起步。
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信息化一直是一个既明确又模糊的概念。从最早国家二级企业信息化达标的每个企业一台PC,到现在的ERP规范。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拥有门户网站、还是购买ERP系统?目前中国的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信息化?对此,不同企业的回答将会有天壤之别。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ERP都是泊来品,因为ERP的基础是工业化,而中国的绝大多数传统产业至今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经济时代,没有经历部分或完整的工业化改造过程。许多所谓的现代生产企业也只是有着现代工业外壳的手工作坊,甚至很多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本身,信息化都很难实施,在最了解信息技术和应用的企业群落中,我国信息产业的10强、百强企业中有多少实施了信息管理呢?
在国内ERP市场上位居前列的ERP产品国际供应商,都具有丰富的工业化企业的改造经验,他们的产品和系统曾在世界500强中的很多企业中应用成功,但是在中国的应用却屡遭滑铁轳,这并不是他们的产品不够先进,而是他们的产品不能适应中国的经济基础现状。
对于一个完善的现代企业来说,ERP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ERP就可能是枷锁。因此,在过去的数年中,人们屡屡听到某个企业实施ERP后失败的报道,当然也看到不少在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成功地应用了那些他们早已熟悉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关键是系统必须适应企业的运营规律。
中国ERP从模仿到独立
中国企业信息化从工资管理、人事管理到财务管理,再从管理信息系统(MIS)、到MRP、MRPII和ERP,人们在加快学习国外经验的过程中逐步迷失了自己,因为发展变化太快,以至于来不及创造和思考,只剩下了模仿和盲从。这在信息产业到处都是,企业信息化领域也不例外。
企业的信息化产品不断更新,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然而,我们却忘了我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这恐怕是过去数年企业信息化发展留给我们的最大经验和教训了。在走过了不少曲折和坎坷之后,国内的ERP企业开始了思考和突围,因此,诸如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BPR(企业流程再造)、EIP(企业信息门户)等纷纷涌现,这是从系统走向局部的思考,它有效地降低了一次投入成本,大大缩短了实施周期(相对ERP而言),同时也让回报更清晰和明确。
从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ERP企业开始慢慢懂得如何为中国的企业做企业信息化,同时也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真正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ERP人正在开始走向成熟。
中国ERP从管理到服务
ERP系统以加强和提高生产及管理效率为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对于这一点,用户和供应商都毫无疑问。然而,我们很多企业即使在采用了信息化系统之后,仍然对信息的使用知之甚少,造成了大量经营数据的堆积和浪费,或者也只是简单地获得一些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而更多的企业只是用信息化的一些标志把企业弄成“信息化”。却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也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生产力。
很多企业被“信息化”了之后,各种企业信息被堆积在企业的各个运行环节中,如果这些信息能够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自觉地有意识地使用,并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分析的话,信息系统将能够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推动力。因此,事实状况是企业并没有因为这些“信息”的带来更多的效益,反而常常因为不同的管理风格、管理流程积累的不同格式数据库存造成了发展的羁绊。
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必须信息化,另一方面,企业又必须尽快从农业化经济形态转向工业化经济形态,如何为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企业实施信息化将是中国ERP人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既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模式和经验,也不能盲目地把信息化建立在农业化经济形态上。对此,一种以服务为主导的信息系统改造思路——智能ERP被提了出来。
这是一种借鉴国外先进工业化模式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考。智能ERP对于已经被“信息化”了的企业,通过商业智能(BI)对商业组织的抽象思维活动、业务活动的分析判断,以及对有关运作环境的信息整合,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使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不再成为信息孤岛。并且结合适当的分析模型和算法,就可以将现有的企业信息库为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对于尚未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则通过实施融合商业智能功能的ERP系统,尽可能地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化,而且还必须通过对来自各种信息源、数据仓库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提取、分析、判断,并转换成企业运营所需的决策。这样才真正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变成一种新型的生产力。这种全新的智能ERP系统,不仅仅是把企业简单地信息化,而是帮助企业更准确、更合理、更方便地用好信息。
通过融合了商业智能的智能ERP系统,是一种现阶段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的创新解决办法,它不仅可以将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和不同环节中应用的不同系统中的信息,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在信息化过程的反复升级投资的投资浪费和重复劳动,充分利用并整合了企业的现有资源,这也是体现ERP本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ERP之路。
真正能为中国大多数企业带来生产力和竞争力提升的ERP之路才刚刚开始起步,智能ERP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积极的尝试,在更多中国ERP企业立足中国本土企业实际情况的独立思考后,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企业的ERP大发展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