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零代码搭建

中国ERP随工业化起步

网友投稿  ·  2023-05-12 03:05  ·  所有内容  ·  阅读 454


经过各种关于ERP是否已过时和对不同ERP概念的争吵之后,ERP的“过时论”似乎也已过时了,所谓的新一代ERP和ERP终结者产品虽然已现世了一段时间,但ERP却并没有真正“死”去,反而日益渐长起来。因此,那些期望迎接“后ERP时代”的芸芸众生们恐怕还需要相当的耐心去等待。 对于ERP的过时或行至“将死”的议论,笔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中国的ERP才刚刚起步,根本还未到达蓬勃发展的阶段,更

中国erp随工业化起步

中国ERP随工业化起步

经过各种关于ERP是否已过时和对不同ERP概念的争吵之后,ERP的“过时论”似乎也已过时了,所谓的新一代ERP和ERP终结者产品虽然已现世了一段时间,但ERP却并没有真正“死”去,反而日益渐长起来。因此,那些期望迎接“后ERP时代”的芸芸众生们恐怕还需要相当的耐心去等待。

对于ERP的过时或行至“将死”的议论,笔者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中国的ERP才刚刚起步,根本还未到达蓬勃发展的阶段,更不可能过时。现在应该大书特书的是:真正属于中国企业自己的ERP该如何起步?

中国ERP随工业化起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ERP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研究成果,它在适应经济基础的时候将对经济基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过分超前和落后的上层建筑形态都将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如今,中国社会的全面工业化进程才刚起步,因此,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ERP也刚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起步。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信息化一直是一个既明确又模糊的概念。从最早国家二级企业信息化达标时要求每个企业要有一台PC,到现在出台的ERP规范,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拥有门户网站、还是购买ERP系统?目前中国的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信息化?对此,不同企业的回答有着天壤之别。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ERP都是泊来品,因为ERP的基础是工业化,而中国的绝大多数传统产业至今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经济时代,没有经历部分或完整的工业化改造过程。许多所谓的现代生产企业也只是有着现代工业外壳的手工作坊,甚至很多处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本身都很难实施信息化,在这个最了解信息技术和应用的企业群落中,我国信息产业的10强、100强企业中也没有多少实施了信息管理。

在国内ERP市场上位居前列的ERP产品国际供应商,都具有丰富的工业化企业的改造经验,他们的产品和系统曾在世界500强中的很多企业中应用成功,但是在中国的应用却屡遭滑铁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产品不够先进,而是他们的产品不能适应中国的经济基础现状。

对于一个完善的现代企业来说,ERP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ERP就可能是枷锁。因此,在过去的数年中,人们屡屡听到某个企业实施ERP后失败的报道,也看到不少在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成功地应用了那些他们早已熟悉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差异的关键就是系统是否适应了企业的运营规律。

中国ERP从模仿到独立

中国企业信息化从工资管理、人事管理到财务管理,再从管理信息系统(MIS)到MRP、MRPII和ERP,人们在加快学习国外经验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因为发展变化太快,以至于来不及创造和思考,只剩下模仿和盲从——企业的信息化产品不断更新,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然而,我们却忘了我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这恐怕是过去数年企业信息化发展留给我们最惨痛的教训。在经历了坎坷之后,国内的ERP企业开始了思考和突围。由此,诸如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BPR(企业流程再造)、EIP(企业信息门户)等纷纷涌现,这是从系统走向局部的思考,它有效地降低了一次投入成本,大大缩短了实施周期(相对ERP而言),同时也让回报更加清晰和明确。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中国的ERP企业开始慢慢懂得如何为中国的企业做信息化,同时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真正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从这一点来说,中国的ERP人正开始走向成熟。

中国ERP从管理到服务

我们很多企业即使在采用了信息化系统之后,仍然对信息的使用知之甚少,造成了大量经营数据的堆积和浪费,或者也只是简单地获得一些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而更多的企业则是用信息化的一些标志把企业弄成“信息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也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生产力。

如果企业的所有管理人员能够有意识地使用这些信息,并采用合适的工具对其进行分析,信息系统将能够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推动力。为了让管理人员更方便更直接地了解和使用企业的信息,一种以服务为主导的信息系统改造思路——智能ERP被提了出来。就是通过把商业智能与ERP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把企业各个环节的信息提取出来,加工分析,为企业服务。

在以服务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中,服务不仅是服务行业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将更多地渗透到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系统方案的提供商的产品定位、竞争导向过程中。融入商业智能的智能ERP系统就是从服务企业信息化的角度进行的一种思考,从提供管理到提供服务,智能ERP比传统的ERP管理工具更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

截至2004年,中国商业智能的总体市场规模仅为9.8亿元人民币,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随着中国企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信息化的真正需求将日益迫切,所谓的智能ERP只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中国的管理信息化专家们都应该地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冷静思考,中国的ERP将如何为中国企业的今天和未来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ERP—Enterprise(企业的)Resources(各种人财物信息关系等资源)Planning(充分规划和利用好)。

何为智能ERP

对于已经被“信息化”了的企业,智能ERP通过商业智能(BI)对商业组织的抽象思维活动、业务活动的分析判断,以及对有关运作环境的信息整合,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使分散在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不再是信息孤岛。并且结合适当的分析模型和算法,使现有的企业信息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对于尚未实施信息化的企业,通过实施融合商业智能功能的ERP系统,可尽可能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化,同时通过对来自各种信息源、数据仓库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提取、分析、判断,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从而真正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变成一种新型的生产力。这种全新的智能ERP系统,并不仅仅是把企业简单地信息化,而是帮助企业更准确、更合理、更方便地用好信息。

简而言之,商业智能是一种能够帮助用户对自身业务经营做出正确明智决定的工具。一般现代化的业务操作,通常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订单、库存、交易帐目、通话记录及客户资料等。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增进对业务情况的了解,帮助用户在业务管理及发展上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从业务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采取明智的行动——这就是商业智能的课题。

计世资讯提供的分析数据表明,商业智能目前还处于市场的导入期,随着国内市场上管理软件的应用完善,这一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目前,国内的BI厂商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应用型和技术型,其中应用型大多引进国外的BI产品,代表厂商有***、***等;技术型厂商主要独立研发部分的BI应用产品,如终端用户查询和报告工具等,这类厂商有蓝葵以及***资讯等。

融合了商业智能的智能ERP系统,是一种现阶段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的创新解决办法,它不仅可以对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和不同环节中应用的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反复升级所带来的投资浪费和重复劳动,充分利用并整合了企业的现有资源。


进化:ERP物种的更替 << 上一篇
2023-05-12 02:05
以ERP为中心的BPM,有何不足?
2023-05-12 03:05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