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零代码搭建

ERP技术进化四阶段

网友投稿  ·  2023-05-14 17:05  ·  所有内容  ·  阅读 504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软视窗系统的推出,ERP厂家如荷兰的BAAN、美国的SSA、JD.EDWARD、德国的SAP等,都纷纷采用多层次的客户/服务器的结构,包括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对应用进行管理,降低网络复杂性并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但实施ERP的一大问题是连网问题,网络是否通畅,各层之间的交互操作延迟性都影响着ERP的运行,尤其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进行大量数据高度集中的交互操

ERP技术进化四阶段

ERP技术进化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软视窗系统的推出,ERP厂家如荷兰的BAAN、美国的SSA、JD.EDWARD、德国的SAP等,都纷纷采用多层次的客户/服务器的结构,包括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对应用进行管理,降低网络复杂性并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但实施ERP的一大问题是连网问题,网络是否通畅,各层之间的交互操作延迟性都影响着ERP的运行,尤其数据层和应用层之间进行大量数据高度集中的交互操作时,带宽就成为主要问题。现在的ERP产品多采用模块化结构针对流程化管理。模块化结构为ERP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通过设置功能参数,根据不同需求而变化。但是模块之间要做到无缝连接并不容易,这也为实施带来一定困难。C/S结构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三层结构之间结合过于紧密,系统实施完成后的测试与维护工作量太大, 用户稍微提出一点实际修改要求,厂商的界面、应用程序就会发生改变,底层数据库中的表、对象等也要随之进行修改,往往是没等修改工作结束,用户新的需求就又提出来了。如此循环往复,容易将厂商拖入泥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发展成为软件行业不可逆转的主流。强调开放,强调实效,强调互联,强调平台无关性,Internet的发展使得浏览器/服务器这种Internet架构成为目前应用程序的主流结构,ERP当然也不例外。这种架构可以降低实施成本,有利于向电子商务方向平滑过渡。       工作流技术的出现为软件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及应用空间。这种技术实际上就是将应用层分离成工作流层与应用平台层两个层面,从而使应用逻辑大大灵活起来。工作流层运行的是一个个流程,而应用平台层是可重复调用的COM组件,这样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重用性强,可以根据需要调用组件,不存在接口的问题。         对于ERP软件来说,在商业逻辑即表现层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即在保留第三代B/S结构产品跨平台性的基础上,通过XML的形式将数据与显示格式分开,这样就可以通过文件系统的存储方式代替数据库的存储方式,在表现层上与数据库系统先行分离,形成了四层次体系结构。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数据库,它同样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强大分析计算功能,在表现层上可以与数据库发生数据交换,在流程层上可以传递表现层上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将数据与数据库发生数据交换,这样将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结合起来的方式解决了第二代与第三代ERP系统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用流程化结构针对流程化管理,系统中完全取消了一个个僵化的模块,用一种松散结构代替了以往紧密的结构,整个ERP系统易于调整,易于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第四代ERP代表了软件发展的方向—通用、开放的四层体系结构平台技术,并且具备灵活性、稳定性、低成本、高性能。国外正向这一方向发展,即从ERP、ERPⅡ到EAI(企业应用系统互联)。


BPR从数据和业务树立规范 为ERP实施做准备 << 上一篇
2023-05-14 16:05
各取所需 ERP为不同员工带来了什么?
2023-05-14 17:05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