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erp的未来发展
【 信息化】 不少人认为ERP是“面向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如果抱这种观点,当然,“ERP”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GartnerGroup对ERP的原始定义,统一了定义再讨论。
1990年4月12日,GartnerGroup公司发表了以《ERP:下一代MRP II的远景设想》为题,由L. Wylie署名的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虽然只有2页纸,但却是一份具有非常前瞻性的精辟设想。
Gartner的报告中对ERP的功能要求列出了一份核查表,核查表要求:
1)ERP系统要能适应离散、流程和分销配送等不同制造业类型,也就是囊括了所有的制造业。
2)要采用图解方法处理和分析各种经营生产问题。就是说ERP不再是简单的事务处理系统,而是要突出决策分析功能。在此设想指导下,出现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DM)和在线分析处理(OLAP)以及业务智能(BI)。
3)内部集成方面谈到3个问题。在同产品研发集成方面,在成组技术(GT)、CAD和CAPP的基础上,陆续发展的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及协同产品商务(CPC)等。
4)在核心业务集成方面,在MRP II的基础上发展了制造执行系统(MES),人力资源管理(HR),企业资产管理(EAM),仓库管理系统(WMS)以及办公自动化(OA)等。
5)在数据采集方面,除了质量管理的统计过程控制(SPC),结合流程控制的分布控制系统(DCS)等外,在多维条形码基础上发展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
6)在外部集成方面,开发了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供应商管理(SRM),供应链事件管理(SCEM),电子采购(e-procurement)等。
Gartner对ERP定义的主要精神是“打破企业的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供需链制造。”在那个互联网应用还没有普及的时刻,无论从技术条件和软件供应商的开发实力,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单独完成Gartner公司最初提出的全部宏伟设想。于是,在分头开发的情况下,出现了的各种“英文三字经”应用系统,尽管令人眼花缭乱,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Gartner早期定义的“如来佛手心”。 2004年8月Aberdeen Group在《The ABC’s of ERP: An Evecutive Primer》一文中高度概括了ERP的五项特点:1)专注于业务流程;2)是可配置的模块化组件;3)是集成的系统;4)超出了一个企业的四面墙,包括了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5)一个完整的ERP套件将涉及企业所有(或最最主要的)业务领域。
这样的系统APICS称之为企业全面集成系统(Total Enterprise Integration,TEI), Aberdeen Group称之为企业业务集成系统(Enterprise Business Integration,EBI),最近还有把这样的信息化系统称之为企业业务管理系统(Enterprise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EBMS)。不论其称谓如何,大集成是发展趋向的实质。
可以这样预计,只要企业要管理什么或要处理什么业务,就会有相应的信息化系统被开发出来支持这些业务。最后,必将形成一个映射虚拟供需链的大的集成系统。
需要一再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把ERP应用系统(application)同ERP软件(package)混为一谈,因为任何一家软件商的“ERP产品”都不能包罗ERP原始定义的全部要求,出于各家公司的行业定位,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因此,ERP的未来发展,就国内来说,可以有以下方面:
1)继续充实、完善ERP的各相关的子系统,全面实现原始定义的设想。
2)在各行业主导企业完成ERP系统应用的基础上,扩大ERP系统的应用领域,扩展到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中小企业ERP系统应用。一个企业是做不到供需链管理的,只有产业链上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才是真正实现供需链管理。
3)按照行业产业链的特点,开发出具有行业应用特色的ERP应用系统。任何一家软件商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进入ERP领域时间还不长的软件公司,因此,适当分工,有所侧重,至少在近期是完全必要的。
4)由于各种“英文三字经”产品是由不同公司开发的,一些企业采用了不同公司的产品,在应用中已经遇到“应用系统孤岛”的窘境,标准不统一,集成相当困难。迫切需要有通用的标准和专门的技术(如企业应用系统集成,EAI)解决。
5)为了适应不同行业的特殊需求和业务流程的变化,基于工作流和构(组)件软件开发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6)需要大量熟悉行业管理、项目管理、工业工程、ERP原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卓有成效地协助企业用好ERP和各种信息化系统,创造新的价值。
现在是需要踏踏实实做有成效工作的时刻了,不像国外对ERP的需求已趋向饱和,国内的市场很大,用不着再炒作什么“新”概念,正确理解已有的概念,认认真真实现这些概念,已经够我们消化和努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