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BPR、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无疑是2003年国内IT界最闪亮的一块招牌,众多厂商趋之若鹜都想份一杯羹。这种状况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前几年的ERP,ERP在国内的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回国头来再审视以下而ERP的发展历程,无疑对我们看清楚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有所裨益。
ERP的“水土不服”
无论是从那个方面讲,舶来品的ERP对我们广大企业都是很有价值的,但为什么在国内实施的过程和效果都不理想呢?为什么我们现在好多企业谈ERP色变而不敢去实施这么有价值的系统呢?业界对ERP的共识是:ERP是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既然设计到先进管理思想,结合中国广大企业的现状和实际,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BPR)看起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从理论上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却遇到了问题。因为中国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还没有完成,管理水平和管理基础还很差,并且企业的发展中困难重重(上ERP系统的企业虽然相对好一点),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整个公司进行组织架构的改变,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脱胎换骨的颠覆,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操作成功的机会也就微乎其微。
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被用来创造价值,那么这种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当然也就不能成为好东西。如果ERP不是采用那么激进的BPR,而是在企业原有系统上渐进,引入先进管理思想,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的发展可能效果会好一点。让企业进行“自热”和“自我成长”,首先培育企业要求变革的内因,然后在企业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充分整合企业里原有的资源,这样大概ERP能在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电子政务:整合才是出路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已经搞了许多年,社会的进步与公民的需求都在要求政府加快信息化的进程。国家适时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信息化的热潮。"电子政务"成为政府信息化的代名词,许多省市适时提出了"数字化"的目标,象"数字北京"、"数字杭州"、"数字湖南"等无疑都是激动人心的规划。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政府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政府的各个部门,包括社保、公安、民政、医保、公积金等都独立地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由各个行政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建立。也许每个系统都可以发挥自己一部分的作用,但对于整个市或省来说,由于各个系统相互独立,开发技术与规范各不相同,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充分发挥不同系统中的数据的作用,使数据既不能支持领导决策也不能很好的服务与公众,造成新的浪费。
ERP之于制造业就如同电子之于政务,如果我们仍然采用ERP在国内发展的思路,通过搭建新的统一的平台而实现“政务流程的重组”,那么可以想象难度和成本一定会超过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难度和成本,因为我们不可能抛弃政府原来众多的系统,因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更难改变。与一般的企业信息化相比,政府的信息化也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是政府的信息由于涉及到整个国家和某个地区的大部分公民,从而一般数据量都比较庞大,并且数据需要长时间保存、用户数据量不断增长、数据被访问程度频繁等。这就要求系统的处理能力十分强大;
二是政府的信息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譬如每个人社会保障的资料都是应该保密的,而每个企业的报关信息也只能拥有权限的海关部门和这个企业能访问到。因此要求政府机关要做到外网和内网间进行物理隔离,设有严密的防火墙从而保证政府信息的安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政务改如何建设呢?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开发和实施的电子政务系统也许可以给大家有益的启示。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简称市计委)作为北京市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肩负着北京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投资结构及重大项目的建设计划;安排政府财力建设项目,审批和上报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及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稽察等重要职能。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原来已经有很多系统,但实施新系统后,由于新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目录服务技术及作为新一代的数据信息交换标准的XML技术,所以新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兼容原来已有的各个系统,对原有的各系统中的数据、文档进行整合,循序渐进,实现了政府与公众、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有效整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总之,从ERP建设的发展可以给电子政务很大的启示:不可能要求政府去进行全面的“政务流程重组”,而只能渐进,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这样的“电子政务”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