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ERP困局:应用五大问题
【 专稿】据有关部门调查,国内企业ERP用户中,实施成功率不足30%,出现了 ERP的“三分论”,即“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败、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为此许多软件企业陷入资金“深渊”,无力发展。
为何看起来前景广大的ERP却在国内屡遭“滑铁卢”的命运?笔者认为有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两极化曲解阻碍ERP的推广
企业无法正确评价ERP软件的真实价值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么把它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为企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实施ERP来解决;要么认为ERP是鸡肋,没有多大价值。这两种认识都是对ERP投资价值的错误认识。ERP不可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例如企业战略的选择、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制度的确立等问题,两极化的曲解阻碍了ERP的推广。
问题二:高昂的投入成本成了瓶颈
目前一个大中型ERP项目动辄几十上百万元,特别是购买国外软件,由于不具备产品化的特征,费用甚至高达上千万元,尤如一座高高神坛,令人望而却步,高昂的投入成本成了ERP推广应用的瓶颈。再者,一个ERP,从项目准备、需求调研、软件实施到最后正式运行,短则3、4个月,长则一两年,冗长实施期加大用户单位投入的担忧与风险,也成了用户单位最大困惑。价格低廉,实施周期短,不需要购置多少机器、设备,就可立马进入运行的用户愿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问题三:固化的软件难适应个性化
ERP开发商追求产品复用最大化,而客户追求的是高度行业化、个性化,但在国内ERP领域,开发商因为缺乏对客户的深刻理解、创新能力和成熟的产品,而导致无法按照普遍的商业规则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个性化的服务。因此ERP的产品僵化是市场走入困境的根源,固化的软件无法适应企业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而二次开发工程的庞大与复杂又使厂商无力或不愿实施,这一矛盾迟迟无法解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ERP市场的萎缩。 问题四: 缺少统一行业标准
目前国内以ERP软件商自谓的公司相当多,有的是专业公司开发,有的是企业内部组织开发,还有是从国外买来的“舶来品”,也有OEM加工品牌,大家各显神通、各自为战,尚未形成统一的开发标准,因而ERP软件的通用性、适用性较差,缺乏选型标准没有统一参照,使ERP市场比较混乱。一些中小企业,几乎不知道什么是上ERP最基本的要求,以至于选型时非常盲目,失败率居高不下。
问题五:二次开发加重ERP风险
ERP系统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的,而要想使ERP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目标,它的系统功能则需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的转变不断更新改进。由于目前国内ERP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产品都需要在不远将来不同程度地针对用户做二次开发。ERP软件的成本主要由以下七部分组成:基础软件费用、第三方软件费用、开发工具费用、安装费用、软件系统实施费用以及维护费用、升级费用。但后两者所占费用比例越来越大,二次开发也愈来愈多,ERP项目实施的费用和风险就相对增大,导致企业对ERP项目何时能够赢利持悲观态度。
即便存在以上种种问题,ERP市场还将继续扩大,未来几年内, ERP仍将是软件商的主战场。但它们必须研究出怎样的ERP才能真正满足国内用户的需求,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才能全面进一步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