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模拟上线:充分准备,严把测试关
【 信息化】 一般ERP项目实施到即将上线的时候,往往都会产生一种情绪:
项目管理办觉得心中没底。作为项目的组织协调机构,项目办公室虽然对整体的局面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但是很多细节却没办法全都深入去探究,各项工作虽然按计划在开展,但是是否还存在问题无法知晓。此类大型ERP系统上线后一般都不会与原先的系统并行,业务的正常运作将完全依赖于新系统,正式上线后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新系统能否完成业务需求?业务部门各层面人员最主要的担心,业务部门领导对于系统能否支撑实际的业务运作存在忧虑,虽说项目组已经开展了几轮的测试,但是由于没有真实运营数据的支持,使系统脱离了实际的业务数据,其正确性无从判断。
关键用户关心未来如何应对发生的问题?关键用户是工作的主力,系统上线后有多少问题,如何响应是他们担心的问题。
最终用户关心如何面对未来的新系统,虽然经过了相关的操作培训,但是对系统的运用熟练程度有限,如果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更不知道如何应对。
而作为实施方,对于系统上线是非常清楚的,让他们头痛的是如何让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积极的参与到上线相关的准备工作中去,保质保量按时的完成准备工作,从而实现系统的按时成功上线。
对于业务人员,由于缺少直观的认识,对于部分工作的重要性是很难与实施方顾问有相同的认知的。
按照ERP的实施方法论,项目组已经开展了必要的工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进一步提升项目组各方人员的信心,让系统上线更加顺利呢?
针对目前这种状态,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项目组成员对系统上线缺乏直观的认识;其次,系统未经过实际业务测试导致其适用性受到质疑。因此,在系统正式上线之前,需要针对业务的真实数据和场景,进行预盘、预导、预测,应用真实数据对配置好的系统,进行一次真实的模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前防范风险、提升用户信心的方法。
模拟上线,可以理解为将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真实业务,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在已经基本配置、开发的基础上,将期初真实业务数据导入的ERP系统中进行重现的模拟运作。
1、模拟上线的目的
企业开展模拟上线首先要弄清楚希望达到的目的,由于不是正式的系统运行,企业在模拟时应该更多的关注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发现、记录和解决,以及整个过程中工作经验的总结。不要过多的纠结于最后数据的完全准确性,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差异的分析上。
通常模拟上线的目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系统准备度:通过实际业务的模拟运行,全面检查整个ERP系统在功能、权限、数据、报表以及硬件网络方面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具备支撑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
提升用户信心及操作水平:通过模拟运行,对系统正式上线前后的所有工作任务进行演练,消除项目组成员的未知心理,提升用户信心;同时,通过全面的业务操作进一步锻炼各级用户的操作水平,增加操作熟练度。
发现问题、提前防范:通过模拟运行,将正式上线将会暴露出来的问题,提早把暴露出来,针对不同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提早做好准备,降低上线风险。
增强紧迫感,全体一心保证上线:通过模拟运行,使得业务人员切身感受到系统上线对自己工作的影响以及上线任务的紧迫,促进全体人员目标一致的积极投入到上线任务中。
2、模拟上线的计划
由于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且在时间上不是实时的业务操作,计划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模拟上线非常重要,什么时候做什么业务,谁先做谁后做、做几笔业务、做多少数据都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否则会大大降低模拟上线的效果,也失去了真实业务数据模拟的意义。
通常模拟运行会涉及到一个期间内完整的业务流程,首先需要理清整个业务流程的逻辑关系,明确各类业务的先后顺序;
其次,对于每一个业务需要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指导,要明确每一个业务的操作名称、描述、操作人、事务代码以及所属的模块等等:
通过详细的计划编制和严格的执行来保证模拟运行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流程走下去,才能使得预先涉及的结果与系统运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能够分析出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