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钢铁互动式信息化的三步曲
打通系统与管理 通过相互改造,济钢的ERP系统运转起来不成问题,“但这还只是信息化的第一步,要真正让ERP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功力,还需要真正地把ERP与管理框架彻底融合起来。”曹同乐说。这仍需要济钢与ERP两者进行更深刻的改造。
济钢的管理基础是卓越绩效模式,这是一个由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提出来的质量管理标准,它吸取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规范。济钢以卓越绩效模式为管理总纲,总纲下有3个管理体系——质量管理(ISO 2000)、环境文件管理、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这3个文件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规范着济钢的每名员工的一言一行,企业管理和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这3大体系的掌控之中。
在没有引进ERP之前,这3大管理体系由于没有固化的载体,其约束手段都是“软”的。曹同乐说:“这3大体系的文件在执行时,准确程度会打折扣。”由于没有固化管理框架的介质,“不论管理者怎么强调、怎么监督,不折不扣地完成管理目标都很困难,更何况监督是需要成本的。”
而经过改造后的ERP正好解决了济钢的这个管理瓶颈。在进行ERP的基础工作时,济钢将3大管理体系的文件和ERP的规范要求结合起来,将ERP涉及到的流程都纳入到3大体系文件的框架中,然后再用ERP加以固化,真正实现了管理与IT的融合。济钢的做法与那些把ERP视作整个企业管理平台的企业有相当大的差别,在济钢,ERP并不构成管理框架的主体,它只是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ERP与管理的打通让济钢的管理有了“硬约束”。在实施ERP之前,虽然有相应的文件规范,但由于管控一体化比较薄弱,那些领到操作难度大、耗时长、用料多任务的班组出于挑肥拣瘦的目的,往往会自作主张,把任务推给下一班,而争相抢着去执行那些操作简便、用时短、产能高的任务。这与整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当然是有冲突的,由于缺乏监管约束,班组更改生产计划,管理层可能无法发现。而在ERP上线后,班组再想私自更改计划就没那么容易了,在ERP的“硬流程”下,班组要修改生产计划流程,需要写正式报告、说明原因才行。这个时候,工人们一看“还要立字为证”,就会撤回修改流程的要求。这样,管理在ERP的强化下,使得计划得到了百分之百的执行。
济钢的做法与那些把ERP视作整个企业管理平台的企业有相当大的差别,在济钢,ERP并不构成管理框架的主体,它只是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2000年,当听说一家实施ERP企业的总经理决定进入钢铁行业,用套装软件推动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时,有人笑着对他说:“要想让中国钢铁企业用上套装的ERP,得等到铁树开花才行。”那时,用“铁树开花”来形容中国钢铁企业采用套装软件进行信息化之难颇有几分恰当。但事实证明,铁树开花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2003年10月1日,伴随着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ERP系统的正式上线运行,证明采用ERP套装软件在钢铁企业实施信息化是可行的。如今,济钢的互动式信息化之路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