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专家讲座之二:MRP基本原理
在介绍MRP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MRP是如何产生的。 在MRP问世之前,库存计划通常采用定货点法。定货点法是一种使库存量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库存补充方法,以此来保证需求。物料逐渐消耗,库存逐渐减少,当库存量降到某个时刻,剩余的库存量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定货所需要的时间(定货提前期),就要下达订单来补充库存消耗,这个时刻的剩余库存量称为定货点。定货点法只能保证稳定均衡消耗情况下不出现短缺,但是不能保证消耗多变情况下不出现短缺,也无法起到降低库存的作用。 “不出现短缺”和“降低库存”是生产中遇到的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由于市场需求是经常变化的,对各种物料的需求也是时时在变化,增加库存并不一定就能保证所有物料不出现短缺。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美国IBM公司的管理专家从分析产品结构入手,首先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RP)的解决方案。 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
只要是制造业,就必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需求方――这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商业、采掘业、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任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MRP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物料不是同时需要的。各种物料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使用,有的先用有的后用,这就是物料在产品中的层次,根据这个层次形成了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产品结构说明了每个物料在产品物料层次中相互之间的从属关系和数量关系。“物料和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概念是任何制造厂家(不论是否上MRP系统)都必须树立的。用这种概念来管理生产,即使没有信息系统,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差错和混乱。 制造业的通用公式 任何一个制造业在编制计划时,都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它称为制造业的通用公式。这四个问题就是: ◆生产什么?(由主生产计划确定) ◆要用到什么?(由产品结构确定) ◆已经有了什么?(由库存记录确定) ◆还缺什么?什么时候下达计划?(由MRP运算得出的加工和采购计划确定) 运行MRP有四项主要数据,他们是需求信息、产品结构、提前期、库存信息。 需求信息来自市场和客户。需求信息包括客户合同、预测以及备品备件或企业内部协作任务。计划人员是根据合同和市场信息编制计划、落实计划和下达计划。 产品信息反映在物料清单上。产品信息主要是产品结构和提前期。产品结构如果用表格来表示就是物料清单,它是MRP的重要管理文件,几乎企业所有的管理部门都要用到它。 库存信息就是物料可用量。库存信息说明有多少存货数量可以参与物料需求计算。由管理系统自动按下式计算: 某个物料的可用量=现有量-已分配量+计划接收量-不可动用量 我们现在可以了解到,MRP的需求计算是完全按照制造业的通用公式由管理系统自动计算的。 MRP的时间概念 制定计划必然要联系到时间。如何认识时间有几点与传统不同的概念。生产计划之所以分为年、季、月、周、日、时等不同的“时段”,完全是为了计划、控制、统计、结算的需要,是人为定义的,不是时间固有的属性。12月31日与1月1日,在传统的计划管理看来,不但不属于同一个月,而且属于不同的年份。但是MRP的概念认为它与1月1日同1月2日都只是一日之差,没有本质的区别。MRP只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还时间以本来面目。这种概念的转变将有助于消除生产中的“月初松,月末紧”现象。 MRP对计划期长短的概念,是以控制产品的全部制造过程总提前期(从同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开始,到产品交付给客户结束)为准的。如果某个产品的总提前期要一年半,那么对这类产品的计划期就是一年半,不是按年度计划“一刀切”。 MRP对时段长短的确定,是为了区分优先顺序。如果有10种产品都要求1月份交货,就必须根据不同客户对10种产品实际需要时间的优先顺序编制计划。 MRP还有一种独特的时间概念,即“时界”。把总装提前期的时间界限称为“需求时界”,在需求时界内不得轻易更改计划。人们把计划期、时段和时界称为MRP的三个时间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