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实施成功 江铃汽车走向信息化
和别的企业一样,江铃发动机经历了一个坎坷的成长过程。江铃发动机从一个非常小的工厂,到全国齿轮行业最好的企业,同时也是江铃集团最好的企业,不仅有赖于管理层的高瞻远瞩,更是依靠着在信息化道路上的不断挺进。据了解,江铃发动机从上至下各层领导对信息化一直抱着严谨而重视的态度,每成立一个项目组,就会同步设置一个信息组。 江铃发动机CIO史殷明说:"公司在投项目的时候,就同步考虑了信息化,目前公司已经投入了一大笔钱,把整个工厂综合布线、系统集成,包括内网、外网和安防系统、能源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部建设投入到位。连同研发一起,目的就是要在部署信息化基础上领先一步、打好基石。"
信息化要先有思路后定型
据了解,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江铃发动机希望把中国制造业的特点以及传统企业管理的特点,用软件承载起来,以求得一个适合于中国制造业的解决方案。抓住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机会,开发出一套适合于制造业特点的软件,构建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成就一个世界级的管理软件,同时也使企业管理达到构建世界级企业的标准,做到产品的整合。 基于以上期待,江铃发动机已领先一步部署硬件设备。史殷明认为,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再加上一个好的软件,一个好的指导思想,就能够在行业竞争中赢得核心竞争能力。
为此,江铃发动机制定了一个规划。史殷明说:"江铃做信息化与其他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做这个项目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然后再去一块块搭建,而不是看到缺什么了才想办法补救。做项目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做信息化,而是把公司高层领导对于企业管理的理解,作为标准,固化到软件里面去,软件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信息化的过程,使得企业的思路和想法可以得到规范,按照同一个流程去做,也就是说统一思想。在整个企业构建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管理者的思路,体现了企业在管理上的主动性。"
与提供商互补
据介绍,目前中国传统企业的管理经验在与中国制造的特点及世界先进的管理技术相结合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公司的优势在于希望自己的软件承载先进的管理技术,因此它投资6千万,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先进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是专门研究世界上较先进的制造业管理特点,像供应链管理括等。这种想法是跟国内相结合的,***希望能够为自己的服务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和特点,因此我们就想到一起去了。"史殷明说,"江铃可以给***提供这个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在上面发挥。也希望***的软件能够承载我们的管理思想,同时把***对于世界先进管理技术的理解,一些具体的做法融到江铃的管理体系中去,大家互补、互惠。因此江铃在使用ERP方面,与传统的ERP和传统信息化的区别就在于这里。"
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江铃与***的这种合作形式已经初见成效,已经有5、6家企业开始采用***提供的供应链1.0平台。
用ERP集中产品线
史殷明介绍,每台发动机300多个零件,整车有2000多个零件,相对整车来讲,发动机的配置虽然简单得多,但是仍需要利用ERP做集成。用于监测车间里的所有数据,利用ERP将产品线分解到单元这一级,而不局限于车间这一级。 据悉,目前江铃发动机采取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的模式,没有自己的仓库,也没有自己的物流,因此尤其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来做支撑。发动机生产的特点在于少平台、多品种,每一家工厂的发动机都有配套的车型,处在混线生产的状态。对信息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并且要求跟第三方物流的衔接非常紧,目前国内采取这种形式的同行并不多,江铃汽车依靠ERP的优势成为这一管理模式的先驱。
优化供应链结算模式
江铃发动机的结算模式采取下线结算,产品在销售以后跟供应商结算,要求供应商要了解从发运到质监、入库,再到库存,和上线后的工费、料费的情况,以及连带损失的情况。目前江铃发动机第一版的供应链系统就已经做到这一点,供应商对于每一单情况都能够看到。
记者了解到,江铃供应链系统另外一个特点,就是"6+1"计划,该计划旨在用6个月的生产计划加1个月的滚动计划,通过供应链同步发布给供应商,以制约下游供应商欺压上游供应商,导致上下游误差逐级放大,造成供应链浪费的问题。史殷明说:"新计划要求我们把自己的生产计划同步公布给供应商,供应商可以在我们的供应链上看到未来半年之内的生产计划,按照我们的生产计划来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商的损失,保证供应链的供应。" 史殷明这样评价这项计划,作为供应链第一步平台,目前还是看板式的,是静态的集成,未来我们逐步要做成动态的集成。江铃会采取阶段性目标和整体性目标相结合往前推进的方式,就是说先做到以目前需求为目标的小循环,再做大循环。信息化不会停,目标值会越来越大,水平会越来越高。
结束语
江铃发动机的信息化道路不但使其在优胜略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重要的是让江铃在信息化发展中觅得了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从信息化思路的互补,到产品线、供应链结算方式的优化,不但体现出了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主动与严谨,也体现出了供应商对于企业需求的配合与引导。可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就一定要选对路,选对同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