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ERP的基础上用BI 谨防BI欺骗
就像飞机的智能的报警系统是建立在机电执行和飞行控制系统之上一样,使用BI进行分析决策之前必须有稳定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体系,反映为ERP软件和各种管理报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谈BI才有意义。
从空难看“管理驾驶舱”的虚虚实实
最近的一条新闻说印尼客机坠毁149人死亡。这是最近一个月以来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第五起空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显示,绝大多数空难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是运维、保养、管理不严格导致的故障,或者没有按照规程操作造成的。
我们知道,飞机虽是高档物,操作起来其实不复杂,因为飞机可以全自动飞行。大多数情况下,控制系统是在电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驾驶舱里那许多仪表,大多是给驾驶员做人工决策用的,由于人工判断时,要综合众多的信息,单看一两个读数不一定管用,这就有了智能的报警系统,当读数出现异常时,机器进行智能的分析,警报就会响起。这样看来,用于飞行的控制系统和用于报警的智能分析系统不是一回事。
联想到信息化,商业智能(BI)被很多厂商和媒体定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并形象比喻为“管理的驾驶舱”,似乎建立信息系统的最高境界就是BI。为此,很多企业在数据不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下就花很多钱来上一套“复杂”的BI系统。结果BI大都数成为了公司的“摆设”,我们称之为BI欺骗。一个真实的例子是某银行下辖多个分子银行,总部花上千万上了一套BI,想在全行推广,结果是一没有数据,二没人会用,三没有模型,当项目的技术人员离开后,BI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BI不能成为无源之水
从技术角度来说,BI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集,它包含数据仓库、分析规则、展现工具等,而其应用的基础是数据,大量的来自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数据。
就像飞机的智能的报警系统是建立在机电执行和飞行控制系统之上一样,使用BI进行分析决策之前必须有稳定的业务系统和管理体系,反映为ERP软件和各种管理报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谈BI才有意义。
对于信息化应用的价值,用通俗的话简单来说就是做业务、做报表、做分析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既有关联,又不相同,如下图。核心多是用数据说话,区别是直接说,综合了说还是分析后说。
BI作为一个工具和手段,解决的报警的问题,而驾驶好飞机,还是要依靠控制和执行系统的努力。
先要报表后做分析
在信息化建设策略中,很强调先要报表后做分析。向BI之类的分析,主要用于报警分析、相关性分析,这都是企业分析人员基于某些指标和假设来做的。但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控制,还是要依靠报表系统来反映,来调度和控制。
报表,特别是反映公司业务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报表,是业务执行状况的反馈,也是建立一个有用的BI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