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零代码搭建

关于ERP产品成熟与否的深刻反思

网友投稿  ·  2023-05-27 11:05  ·  所有内容  ·  阅读 535


二、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成熟度,主要是指企业在纵向成熟,横向成熟以及交叉成熟的集成表现。 1、纵向成熟度:根据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企业在不同的发展规模中会遇到6种不同的管理危机,也就是说企业发展会经历从关键技术(如特定的生产、服务)到战略乃至文化的阶梯状的跨越。 由此,与这些危机相关的企业管理信息也是对企业发展和生存最关键的业务量化反映,所以企业信息化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设

关于ERP产品成熟与否的深刻反思

关于ERP产品成熟与否的深刻反思

二、对生存环境适应性的成熟度,主要是指企业在纵向成熟,横向成熟以及交叉成熟的集成表现。

1、纵向成熟度:根据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企业在不同的发展规模中会遇到6种不同的管理危机,也就是说企业发展会经历从关键技术(如特定的生产、服务)到战略乃至文化的阶梯状的跨越。

由此,与这些危机相关的企业管理信息也是对企业发展和生存最关键的业务量化反映,所以企业信息化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设计系统的基本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企业的主导因素以及经营规模息息相关,当企业处于前3000万经营规模之前时,对应的是业务信息化;3000万到50亿之间的经营规模时,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的重点,最突出的就是ERP;企业经营规模达到50亿以上后企业开始提出全面信息化要求,这种信息化需求的成熟与《以变求生》书中总结的遥遥呼应:对企业的重大调整增强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并且带来了极其光明的前景,前一阶段成熟的变革推动后一阶段的变革走向成熟,这种逐步的成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纵向成熟。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遵循分阶段,逐步深化的过程,是一种纵向成熟的过程,如果一味追求一步到位,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人力的浪费,甚至还会造成员工素质、管理基础和软件相应需求之间不可逾越"巨大鸿沟",所以这种"休克鱼"式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是冒进的,是不可取的。分页曾经有人探询SAP董事长孔翰宁博士SAP成功的奥秘:"伴随着客户的成长而成长"。

SAP最初是做财务软件的,随着客户的成长以及管理信息化需求,SAP推出了R3,当这些世界性企业开始走向成功的时候,SAP的R3也走向了成熟。所以说R3的成熟是建立在过程成熟基础上的结果成熟,是纵向的成熟。国内的一些财务软件企业,在财务信息化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成功客户,已经完全超越了为企业提供业务信息化的角色。随着客户经营规模的发展,一些厂商开始推出生产制造模块、需求链模块、供应链模块等,已经满足了企业的业务规模阶段需求,达到了一种纵向的过程成熟。永远为早期的财务软件公司扣上财务软件公司的帽子是不科学的,是片面的,还是需要正本清源!

2、横向成熟度:对于ERP来说,仅仅考虑规模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行业特性,因为行业特性往往决定企业竞争的焦点。所以成熟的ERP系统也应该支持企业由于行业竞争的特点所表现的不同竞争形态,包括对资源竞争形态、产品竞争形态、销售竞争形态和战略竞争形态的支持。例如对于资源竞争形态的企业,在企业特征上基本表现为多层分销模式、销售渠道结构复杂、物流和资金流的周转速度快以及客户需求复杂的特点,其需求信息基本包括渠道业绩考核、库存的协同控制、销售策略效果分析、市场销售与客户需求变动趋势等内容,对于具备这种特征以及需求的资源竞争形态的企业来说,资源,资产以及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要素,对于ERP的产品就会有相应的特性需求,核心模块就需要具备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辅助核心模块就需要满足购销存、分销、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对于其他三种竞争形态来说,也需要ERP产品具备对应的核心模块以及辅助模块等。

决定了企业因为ERP投资的成熟度:企业投资ERP建设的费用如下:软件费用+服务支持费用+二次开发费用+因实施延误而损失的收益。一般说来,ERP应该是一个在普遍通用性基础上具有很强伸缩性的产品,只有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才可以减少系统二次开发。企业投资ERP要做投资效益分析,包括资金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还要考虑实施周期及难度,避免造成实施时间、二次开发或用户化时间过长而影响效益的兑现。

ERP对原有资源继承性的成熟度:企业在投资ERP时,普遍希望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硬件资源、已有的数据资源来实现业务的平滑过渡以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目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普遍处于中下游水平,所以ERP系统对企业硬件平台的要求是否过高,原有的PC机能否使用,企业原有的数据资源能否平滑地移植到新的系统中,都是评价ERP是否成熟的标准。

3、交叉融合的成熟度:软件产生的大环境是国外软件同国内软件最大的区别。如果说缺少这样的环境是一种国情的话,那么这是一种应当加速改变和努力赶超国际水平的国情,是一种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国情,而不是应当"符合"的国情,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对国内环境的适应以及深入了解也是一种积极的国情。最早进入中国的ERP软件企业已经消失了,如何适应中国本土化的需求是一个大问题。"橘枳"论不是一种消极的解释,是一种国情,是不能逃避的国情,在适应国情方面,中国的本土ERP表现了丰富的经验。

就企业管理的对象实际也是管理的对象而言,人、事、物是三个最主要的方面,"人"的问题是任何IT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而"事"的本质就是流程,是事务的信息处理流程,这是ERP关注的重点,的目的也就是规范、优化事务的处理流程。"物"是ERP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这也是任何利用有形物体进行商业活动的企业必须关注的重点,由于"事"与"物"大多数情形下存在互动的关系,因此,由于"物"的状态与变化所引发的管理问题与ERP直接关联。

针对国情来说,SAP软件是好软件,当然亦非灵丹妙药,R/3系统好比一辆性能优异的定制跑车,要由车手(用户)及维护队伍(SAP支持中心)合力来参与一场车赛,甚至还需要等规定的道路修理好,但最终成绩如何还要靠车手的技术和经验;国内的某些优秀ERP软件则可以成为吉普车或者越野车,可以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

一个成熟的ERP产品在系统理论要具备对中国信息化的企业主体群提供管理范围的支持,还必须在客户的规模以及特征上与之相适应,否则不但不能符合成熟的标准,最直接的后果是遭到市场的淘汰。

三、ERP把企业看成是完整的系统,对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进行整合,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有关资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按照集成的方式来处理企业的各项活动,把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看成是一个紧密连接的有机整体。ERP系统的成熟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集成:

1、纵向集成化管理的成熟度:ERP系统必须可以在企业总部与各层次的分支机构之间,实现动态、实时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纵向集成。

2、业务功能横向集成的成熟度:ERP系统应该可以在企业数据和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了企业管理功能上的集成,把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企业业务功能的横向集成。成熟的ERP软件应该在每个表单或MENU内提供充分的选项及配置功能,体现了高度的集成性并彻底摈弃人为的操作,其实施的路线应该大多从物料为起点,以实现生产计划及成本控制为核心目标。ERP软件实施的路线应从财务入手,其重点在于账务处理并扩展到财务分析功能,强调进、销、存功能,在生产上能真正实现主生产计划,精确控制成本。实施成果应该摆脱企业目前的固化管理模式以及人工作业。有一些所谓的ERP软件根本没有BOM或仅有几层BOM的结构,造成企业仍然存在生产计划员,这种ERP并非成熟的ERP。

3、多流集成的成熟度:ERP系统应该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的高度集成和统一,使企业逐步走向虚拟、敏捷和互动的高级形态。

四、ERP是综合应用了C/S或者B/S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现代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成熟的ERP产品应该实现数据完全按逻辑集成、提供业务流程模型、具有开发接口、可实现客户化配置等功能。技术和应用的完美结合是ERP成熟的一个表现,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的成熟:

1、平台与底层技术的成熟度:平台的选择并不是成熟ERP的关键因素,但ERP产品的平台应该能支持主流技术,完全提供度平台支持,适合企业今后的IT系统的实现基础,满足技术成熟、市场占有量大、有发展前景的特点。国外ERP软件产品历经改进,核心代码恐怕会有一些"历史遗留",但是基本上随着微软一起成功,采用了新的技术,代表着主流与未来,特别是中小型软件更是如此。至于编程语言,都已采用了4GL,国内ERP软件基本上是90年代的产物,在底层技术上是勿庸置疑的。

2、技术延展性的成熟度:①ERP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系统的集成性,所以系统的集成以及模块之间的无缝衔接程度应当作为ERP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准。②ERP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要从CAD、CAPP等系统中获取数据,能实现数据的无缝传输。③另外ERP系统要建立相适应的数据库体系,做到原始数据出口唯一,数据充分共享,能快速响应查询,允许数据一定的冗余。④ERP系统应是开放性,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体制的变动、技术和设备的更新等),适应系统的发展和扩充,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保证。

3、技术可维护性成熟度:成熟的ERP要真正在企业内运作成功,就必须最终摆脱厂商的影响,必须是一个稳定的ERP软件,能完全独立进行维护/扩展。所以在技术方面对ERP的要求是支持后台编译、预留与其他系统的接口、采用标准技术等。

判断ERP成熟与否的标准需要全盘考虑,本文仅仅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ERP厂商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来参与进来,为中国ERP的建设添砖加瓦.


ERP装备中国企业 << 上一篇
2023-05-27 11:05
中小型企业如何成功实施ERP?
2023-05-27 11:05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