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ERP四大陷阱
【 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媒体一直在说:失败率在60%以上;企业信息化有80%以上是失败的;成功的不足2%!哪一个数字是准确的没有见过权威的考证,但失败多过成功是不容怀疑的,只是不少企业因顾及面子而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 目标模糊 期望不明
众所周知,ERP应该服从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把企业信息化的规划目标写在纸上的企业也寥寥无几。购买ERP产品的企业可以简单划分如下:一是务实进取型。这些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也具有务实的经营作风,他们特别关注自己的管理瓶颈,并据此选择相应的产品。他们的决策目标可能不长,但策略是非常务实的。二是贴金效应型。这些企业在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与客户关系密切,客户不仅关心产品的质量及交货期,对企业内部管理也比较看重。购买ERP是为了让自己穿上金鞋子。三是规模阔佬型。一些上市公司,其规模名声都很大,投资ERP软件,解决管理问题是一个方面,宣传做秀的成分同样存在。
对于那些追贴金效应、表现阔老形象的企业来讲,ERP的投资失误几乎是必然的,动机决定结果,这是ERP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管理基础薄弱 人员素质低下
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是建立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上的,严谨的作业流程、规范的数据资料是ERP成功的关键,而任何系统都离不开来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低下,也是ERP失败的重要原因。诞生于高新技术的ERP产品,其实更是锦上添花的应用投资,期望在缺乏管理概念的企业中成功是不可能的。
ERP产品是从管理完善的企业中诞生出来的,其中包含许多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概念,系统中的数据也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对应用人员的素质自然有较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理解ERP的管理思想也是必需的。人员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时一事便能达到的,企业的人员素质低下也会使得ERP项目走向失败的道路。
垃圾进、垃圾出的真实现象
有的企业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基础,质量管理观念淡薄,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和期望不能传达到中下层员工之中,ERP系统的实施主要依赖于软件公司或顾问公司。一旦这些公司的顾问撤出,企业内部没有相应的维护力量,系统在失去了足够的维护和运行支持之后,大量的垃圾数据便停留在系统之中,结果是“垃圾进、垃圾出”。
保持大型ERP系统的数据准确性的确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数据错误需要花很多人力才能检查纠正出来,对于依赖于系统实现采购、计划和生产进度控制的企业来讲,这是不能忍受的,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人机并行的局面,ERP项目倒退到平行运作的状态。
当ERP系统因为数据混乱,计算的报表都不可靠之后,就不能再为企业提供正常的功能,而不能发挥全部功能的系统则出现退化现象:ERP系统在企业的运行目标不断缩水,ERP系统降级为MRP系统,MRP系统再降级为进销存系统,最后便名存实亡,成为历史。
孤掌难鸣的信息流
还有一种现象,系统也成功导入了,每个功能模块都能正常运作,数据流也是顺畅的,但由于企业对ERP系统存在怀疑,决策权力并没有进行调整,原来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也没有消除,有许多小的信息管理系统仍然生存在ERP系统的夹缝之中。其实,这也是一种失败的ERP的现象,没有把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起来,ERP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建立ERP系统,企业便需要把决策体系和执行体系建立在ERP系统之上,否则便会出现孤掌难鸣的信息流,对于期望ERP帮助企业实现流程重组、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目标的企业来讲,同样只能视为一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