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ERP广东温氏案例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勒竹镇榄根,创立于1983年,公司从当初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的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 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已在省内外建成40多家养殖分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目前已在全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13个省(市、自治区)建有分公司,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肉鸡生产和供应基地。集团现有员工13000多名,2004年温氏集团销售值55亿元,其中上市肉鸡4亿只、肉猪95万头,生产饲料200万吨,合作养户30000多户,全年养户获利6.3亿元。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养殖模式,集中了各项生产要素实现一体化经营模式
公司坚持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养殖模式。温氏集团以养殖业为核心业务,兼营上下游的饲料制造、肉制品制造、兽药及疫苗制造,形成产业链一条龙服务的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生产上包含了种苗、饲料、药物、技术、生产(饲养)、销售6个环节,前5个环节由公司(温氏在全国有40多个公司)和基地来做:种鸡由集团的育种公司提供,部分常用的兽药及疫苗品种由集团的动物保健品公司生产,大部分养殖公司的饲料原料由集团或者其上级公司负责集中采购。作为养殖公司主营产品的商品肉鸡,绝大部分由各养殖公司自行销售。
而肉鸡养殖这个环节交给农户承担,专业化按照公司的规范建设鸡舍,按照饲养规模交纳相应的定金后从公司领取鸡苗,然后按照公司的饲养及防疫规范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所需的饲养、疫苗、药物从公司领取并受公司监管,育成肉鸡全部交公司收购上市。专业户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即前一批鸡苗全部上市以后再从公司领取下一批鸡苗饲养,专业户与公司之间的物料往来(即专业户从公司领取鸡苗、饲料、疫苗、药物以及向公司提供的育成肉鸡)按照公司规定的定价记帐,所饲养的肉鸡全部上市以后与公司结算并以现金方式支取结算利润。
如果没有公司的支持,一般的农户养100只鸡销售都很困难,而温氏农户养鸡平均一批5千只以上,一年养三批次等于1万5千只左右,2005年平均每一个农户有2万1千块钱的现金收益。这种方式确实是能够带动农户迅速摆脱贫困,而且不用离开家乡和土地,所以,“公司+基地+农户”这个模式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
温氏集团的养猪生产模式与养鸡基本相同——标准化VS个性化
如今,温氏集团每天要销售130万只鸡,约占全国的4%,未来计划争取做到全国的10%。温氏模式已推广到全国13个省,3万分散的农户们每天都要领鸡苗、领饲料等等,每天发生大量营业记录,怎样从整体角度来进行规范化操作,实现有效管理?
据温氏副总裁黄松德介绍,在1990年时,公司营业额不到100万元人民币,而购买计算机却用了17万元,当时考虑并不是数据计算这么简单,而是希望格式化处理养殖行业规模化大生产的问题。
温氏集团的最基本单元是养户,集团对每一个养户每一次领饲料、疫苗,以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在电脑上有完整的记录。以养鸡为例:
首先,每一个养户,而且是每一群鸡,都有完整的记录。
其次,根据鸡群档案对整个生产过程做出匹配的生产计划,需要多少饲料?哪一天需要什么疫苗?哪一天有多少可以上市?
第三,要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生产过程中异常情况进行监控。异常情况并不是单纯指天灾人祸,或者出现疫情等情况,例如很多养户喜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喂养,或者是为了节省饲料,或者冒险不进行必要得当卫生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系统纠出来处理。
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系统,不可能实现养殖的企业化大生产。现在,通过IT系统,严格控制肉鸡(猪)的养殖质量,做到饲料专用、喂食合理、养期固定、肥瘦适中,从饲料、种鸡到肉鸡,在公司或农户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
但是,温氏又不是一个传统的经典的工业制造型企业,有很多的个性化需求比较明显的领域。温氏IT顾问,华南农业大学严尚维教授就指出:“ ERP针对是经典工业化的、标准化生产,而我们是一个农业企业,不可能照搬别家的ERP,也不可能全盘引进某个软件。温氏这种公司+农户的养殖管理模式不管是国内外哪个ERP厂商都没法解决。”
比如,别的行业是按照订单生产,而养殖行业要按照订单销售。畜牧行业有一个具体的特点,各地喜欢不同种类的鸡种,如广东喜欢麻鸡和土鸡等,各地客户订货因为是活物,运输不能超过300公里的范围,所以都是接到客户的订单才发货,不会没有目的将鸡运到那里。也因为这样的特殊性,生产需要提前一年左右进行预测,种苗起码要半年以上培育。传统的ERP并没有这种销售模式和预测形式。
又比如饲料原料的运输,这个运输模块与国际传统的配送物流有很大的距离。例如,饲料原料交货在大连,用大船运回广州,再转到小船运回肇庆,然后用汽车运回各公司的饲料厂,运输过程中流程多,并且有很大的损耗,不是传统的ERP的集装箱的形式。如果采用经典的采购和物流模块,就与整个业务完全割裂了。为了不形成信息孤岛,他们必须在诸多领域进行二次开发。
打造随需应变的养殖行业信息系统
目前摆在温氏管理层面前的难题是:集团IT系统未来应该怎么样才能支持企业规划化和个性化并存的管理需求?通过分析,温氏得出:
企业内部的部分领域(尤其是生产制造领域),标准的ERP软件产品的通用化程度相对较差,需要做一定程度的二次开发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对于“行业特征”明显的企业,标准ERP产品无法完整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如温氏集团的养殖生产领域,国内外的主流ERP软件产品都无法直接提供解决方案。
即使是目前已经较好地实现信息化的领域,也存在将来能够适应企业变化的要求。
而“标准ERP产品+企业个性化应用”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的趋势: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引进合适的ERP软件产品,解决通用性较强领域的应用需求,并以此构建企业应用软件的核心平台;再对个性化特征明显的领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购买行业软件产品、或者委托软件企业进行项目开发、或者由企业自行开发等方式解决企业个性化应用需求;最后实现上述软件之间的数据集成,避免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一个真正面向企业应用、能够实现业务导向与流程驱动的“业务基础软件平台”,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软件开发平台,对企业实现个性化应用开发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对于ERP的选型,严尚维教授认为,“首先它必须是国内软件主流的ERP软件产品供应商,有很好的产品基础;其次,从技术上要有一定的先进性,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能够根据我们的需求随需应变。”严教授说,“尤其要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有一个比较好的二次开发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开发的效率。同时还能对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严教授认为,选择***EAS,首先满足了温氏通用领域的管理需求,同时给二次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其底层开发引擎――***BOS平台在企业建模、界面实现、业务单据、之间的关联、业务逻辑定义、模块之间的数据接口等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水准,企业个性化开发的大部分功能无需编程即可实现,减少许多很繁琐但是大量的编码的工作,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模型的流程的建立上,“我们在***的BOS平台上开发,可以减少80%的编码的工作量。”他说。
他的计划是今年就在试点单位进行使用,明年开始推广,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基本解决公司核心业务;第二期就是解决外围的业余领域的应用需求;第三期工程就是信息挖掘,数据分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