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ERP
管理软件论坛的声音
边开发边实施只能把用户拖垮。基本功能模块开发和用户化二次开发是两回事,不能在用户化的名义下搞边开发边实施,走一步说一步。
针对ERP开发商也要有一点点约束,现在一说起实施不成功,就都是企业用户的责任——选型不对,实施措施不得力,人员技术基础差等等。实际上软件厂商签合同就要承担相应责任,不能最后都是用户承担不良后果。
企业管理软件从MRP发展到ERP,我们一直在沿用着国外的阶段概念和名称。最近,见报导国内一些ERP开发商提出了ERPⅡ等新概念,以示“我们在赶超国外企业管理软件时有了突破和创新”,甚至还有ERP过时的说法,这让刚要抬脚起步的企业感到迷茫。ERP软件在国内有着广阔的潜在市场,存在巨大商机,我国众多软件公司对 ERP给予特殊的关注,这是很自然的事。随着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ERP也必然要不断发展,就像原来由 MRP 发展到ERP一样。但是,开发商劲头十足,媒体舆论不断帮忙助阵,计算机报纸和杂志上各软件公司老总轮番上阵发布最新消息,实在让企业看得眼花缭乱。从基层用户的角度出发,我是怎么看待ERP的呢?
ERP是企业管理问题
ERP首先是一个企业管理问题,其次它才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问题。所以要特别重视管理人员的参与。
首先,现在国内已可见到很多MRPⅡ 原理和ERP的专著,说明我国有一批从事MRP、ERP研究的专家教授,国内的ERP开发研究需要请他们也参预进来,以使系统有整体的理论基础。
其次,高等院校有义务培养MRPⅡ的专业人才。目前,有许多高等院校的企业管理专业还没有开MRPⅡ原理的课程,甚至一些专门的企业管理学院也是如此。有的只是在生产管理课程中夹带讲4~6个学时MRPⅡ 原理,实难以满足ERP软件开发和实施的要求。
第三,现在一些领导部门的制造企业信息化专家组或者项目咨询、评审,验收组等的构成人员中,往往都是计算机专家为主。企业管理教授MRPⅡ 专家参与得不够。这反映了一部份人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上的偏差。
MRP是ERP的核心
从ERP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虽然ERP的功能愈来愈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是MRP。我问一位MRPⅡ软件开发人员,什么是MRP,他只回答我说“倒排”,另一位说“求净需求”。这“倒排”和“求净需求”确实道出了MRP的真谛。其实,MRP就是一种安排生产计划的方法或技术。安排生产计划可以正排,即先出产的产品先投产,后出产的后投产。也可以倒排,从产品或零件按构成关联顺序的计划出产日期倒回来,减去其需要的加工和处理时间,即为其计划投产期,还有名义计划需要数量减去库存量的净需求量的运算。这种倒排求净需求计划的技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突破。在MRP 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扩展形成今天的ERP。生产计划的安排现在仍旧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产品数据管理、销售管理、主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设备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模块是MRP的数据源。采购计划、生产计划是MRP运行的结果。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车间控制、库存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核算、应收应付账等又都与MRP运算相互影响。这就是ERP的基本框架。随着技术的进步,近来ERP又延伸了客户关系管理、供需链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模块。但这种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基本框架并没有被突破。 [$page$]
ERP实施亟待科学评价
对ERP的评价一是指对ERP软件质量的评价,ERP软件作为一种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严格地说要经注册,要有产品标准,此是针对软件开发商的。另一方面就是所谓ERP实施成功率的评价,此处应是指对企业或企业行为。
首先,针对ERP开发商也要有一点点约束,现在一说起实施不成功,就都是企业用户的责任——选型不对,实施措施不得力,人员技术基础差等等。实际上签合同就要承担相应责任,不能最后都是用户承担不良后果。ERP要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按基本功能构成模块给予分类或评级。功能如:进销存、进销存加财务、进销存财务加MRP……; 应用对象:流程型生产、离散型生产、一般的公司……;适用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联营型;其他如软件应用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如今我们国家正在进行ERP软件检测工作,已公布一批通过了检测的ERP软件和最新的ERP国家标准。现在国内在用的ERP软件产品,国内国外加起来不少于四五十种。这些产品是不是都能通过检测?是否都符合GB/Z 18728 制造业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功能结构技术规范?有的用户不需要大而全的系统怎么办?不通过检测不是照样都在用吗?
所以,检测的过程还要包括产品的分类评级,让用户各取所需,通过一个客观的立场向用户介绍现有软件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以帮助用户正确选用。ERP软件的使用性能如何,仍应充分考虑企业管理专家或MRPⅡ专家的意见。现在有的软件公司采取与国外MRP合作的方式,但要把国外软件吸收消化透,要进行真正的整合。要在基本功能开发齐全的条件下才能把产品交给用户。边开发边实施只能把用户拖垮。基本功能模块开发和用户化二次开发是两回事,不能在用户化的名义下搞边开发边实施,走一步说一步。或者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名义下完全脱离ERP系统的整体构成,跟着企业的手工流程做。最后可能就达不到ERP系统的效果,只能算是一般的计算机应用了。
其次,ERP实施成功率的评价问题,首先应承认这是一种企业行为。由第三方拿着一个框框来评价企业用得好与不好,还要把这种逻辑搬到生活中, 用户购买商品时的参考座标,你一定会觉得十分荒唐。所以对企业搞评级验收,多少带有行政干预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想起过去的一、二级企业评级验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肯定是要算经济账的。没有效益的投资企业一般是不会再干了,何况企业性质、大小不一样,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不一样。用同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估企业应用水平显然不太合适。国外有ABCD 法,我国上海等地也在做我国自己的ABCD 法。这些方法企业拿来检查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很有益处,作为客观的参照,便于纠正实施工作中的偏差,以利改进工作。由第三方拿着去考核验收企业,由于不是主观的愿望,反而不一定会反映出真实的情况。结果就出现了成功率为零和成功率为60~70%这等悬殊的调查结论。专门研究MRPⅡ的专业人员都这样,新的企业用户岂不更要莫明其妙了,所以我认为成功率的评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用户他认为实施后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想的要求,是否解决了他原想要解决的问题。那种纯粹依靠行政命令或赶时髦的实施,没有真正认识到实际需求,一般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实施中也一定格外艰难。
呼唤普及教育
许多企业持观望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ERP实施的真正好处。现在接触的概念特别多,没有一点基本知识的确很难明白其中道理。特别是不断翻新的英文缩写名词更是让人应接不暇,这无形中加大了软件与用户间的距离。建议大家多讲点实质性内容,帮助企业普及入门,尽快认识和接受ERP软件,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ERP的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和效益统计的准确性,在企业面前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ERP效益的统计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需要有人深入细致地做一些统计研究,在我们国内也求得一些能让人信服的准确结论,以支持ERP的普及教育。
ERP的投资大和初期数据准备工作量大而繁琐,这是实施企业必须要有的思想准备。我想只要具有了ERP的知识后,这些就都不再会是问题了。实施ERP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工作。有人问有什么样窍门没有,我说那就是培训、培训、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