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考验ERP弹性 1.7亿元投向管理信息化
程鸿 2003年7月25日上午,首都钢铁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郑重宣布,由SAP公司和德国汉思公司共同提供支持的首钢管理信息化项目正式启动。 1984年,首钢曾经在王安计算机上建起了一套包括计划、统计、财务等子系统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名躁全国,堪称国内企业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先驱者。
大胆启用产品化软件
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来说,其业务流程在制造业中是最为复杂的,因而大多数钢铁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时,都选择了自主或定制开发的模式,像宝钢、武钢等都是如此。首钢此次选择购买SAP钢铁行业解决方案套装软件,在钢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应该算是一种突破。 朱继民董事长说:“我们之所以选择非定制开发的模式,其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SAP系统的弹性,为今后首钢信息系统的不断扩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SAP在全球拥有两万家客户,其中900家钢铁企业客户,在中国有400家客户(其中有10家钢铁公司),首钢就是SAP公司在中国签下的第10家钢铁企业大单。
SAP大中国区总裁理西曼认为,中国的钢铁行业的确存在着极大的特殊性。比如流程再造(BPR)在中国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软件具有足够的弹性,SAP的特点就是将流程分解成最细微的组织,再通过参数将这些流程串起来,SAP软件的柔性特点非常适应企业进行持续的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SAP总是从最底层的管理开始实施。钢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复杂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钢铁生产领域具有流程工作的一切复杂特点; 钢铁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设备管理非常复杂;钢铁企业一般都是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大型流程工业,因此ERP需要与基础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SAP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够提供满足这三方面要求的解决方案的公司。”西曼自信地说。
钢铁业竞争逼迫
朱继民董事长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的市场销售形势非常好,钢材价格转升,市场供需两旺。“今年全国钢的总产量达2.2亿吨,尽管如此每年仍需要进口3000万吨钢材,而这3000万吨钢材中,70%都是国内钢铁企业不能生产的。从当前的形势看,国际化的竞争已经开始,为了迎接新一轮的国际化竞争,我们必须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流程中去。”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7亿元,其中1.2亿元为国家贴息贷款,5000万元为首钢自筹资金,采用SAP公司提供的mySAP商务套件。该项目分三期,预计历时三年完成,一期主要完成钢铁主流程的业务流程重组调研和蓝图设计,通过销售管理、生产计划、质量管理、物资供应管理、财务成本管理模块的系统配置,实现厂级以上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集中与集成; 二期在此后一年间,通过实施设备维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模块,深化财务管理模块,实现钢铁主流程ERP体系的完善并进行广域网建设,配置“领导管理驾驶舱”,建立集团数据信息平台,初步形成整个集团的高效的指挥和管理体系;三期在此基础上再用一年时间,全面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和集团的数据仓库。在此期间,首钢还要完成与管理信息系统无缝连接的车间(分厂)级制造执行系统(MES)。
实施直面两大难点
此次,首钢选择了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Triaton)***资讯软件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咨询和实施方。汉思是德国第三大独立IT企业,该公司在钢铁、汽车、医药、化工领域具有40多年的IT服务经验。
汉思公司首钢项目负责人认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两大难点:第一是工期短而实施范围又很广,一期工程仅10个月时间,需要为首钢做IT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要面对首钢70多个部门,还要建立包括生产计划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销售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等在内的管理平台;第二个难点就是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但是我们很有信心,”该项目负责人说,“首钢高层领导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从实施前的调研、项目选型一直到招标、合作谈判、实施,首钢高层领导一直都是亲自参与,并抽调了70人全部脱产组成项目开发小组。”
对于如何保证信息系统上线后的持续运行,首钢总经理强伟表示,信息化项目不是一个IT项目,而是一个管理项目,首钢正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在项目立项之后,经过一年的调研,梳理出包含计划、营销、生产、质量、财务、设备在内的52个问题,组织了14次专题调研,并花大力气培训不同层次和同不岗位上的员工及领导,力求使ERP系统稳固地植入首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