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应用现状: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存在差距(2)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行业管制的放松,越来越多的行业被卷入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洪流当中。不仅是传统的制造业,例如个人电脑、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新兴的服务业,包括银行、保险、电信业等,也开始感受到国际竞争的压力。
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到2006年底,中国的银行业将完全开放,外资银行将在各个业务领域与本地银行展开竞争。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不仅要盯紧国内的同行,还要锁定国际竞争对手。
国际上的领先企业通常具备先进的经营模式,在决策制定、管理水平、业绩考核、IT运营上处于优势地位。
以决策支持为例,国外企业的管理者拥有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来辅助管理决策的制定。相比之下,中国的企业往往在运营模式、品牌形象、客户价值的实现上均处于劣势。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善用一切资源和手段扭转劣势,成功转型。
*ERP市场环境及应用趋势
中国企业应用ERP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至1998年是ERP应用的第一阶段,制造型企业管理供销存的MRP软件,以及财务管理模块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广泛应用;1998年至2005年是ERP应用的第二阶段,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在这一时期逐渐得以应用;2006年以后,中国企业ERP应用进入第三阶段。
预计到2008年,中国ERP市场的规模将增长到7.20亿美元,与2003年的4.18亿美元相比,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1.5%,增长速度将超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2003年至2008年间,新加坡、日本、美国的ERP增长将分别是7.3%,5.6%和3.7%。
尽管中国的ERP市场增长强劲,ERP支出占全部IT支出的比例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以2004年的数字为例,中国ERP支出占IT支出的比例为1.7%,而同期日本、美国、英国的比例分别达到2.5%,3.3%和4.2%,这昭示着中国ERP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当前,中国企业对ERP各个功能模块的应用水平表现不一,而中国企业对ERP项目在咨询服务、开发整合、IT管理和软件支持四个阶段的投入比例也不尽合理。
中国ERP咨询服务的市场收入比例远远低于其在发达国家的比例,2004年中国ERP市场收入中咨询服务占比13.3%,而同期美国市场上咨询服务的比例高达21.7%。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分析认为,进入2006年,中国企业ERP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以及石油化工企业预计未来将在省级分行或分公司的范围内继续实施ERP;分销、零售和交通运输等迅速放开管制的行业对于ERP的投资将迅速增长;制造业ERP的应用率也将大幅提升。
*中国企业实施ERP的动力和收益预期分析
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加强管理能力、提高财务控制、提高组织结构效率、增强协作。
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ERP的驱动因素不尽相同: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它们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实施并购重组战略,转制上市亦被排上议程,此类企业需要迅速提升业务和管理能力;新兴的国有企业和经过若干年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寻求突破增长瓶颈的民营企业急需参照国际行业非常好的实践,采纳现代化的方法规范管理,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在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企业要确保分支机构与境外母公司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一致,充分发挥价值链和供应链整合的效果。
企业对ERP项目的预期结果则因为行业特点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制造企业旨在提高生产物料管理能力,降低存货水平和成本,降低采购成本;银行、保险/证券公司期望实时监管资产、负债和核心业务,达到更加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通过更加有效的资产组合管理提高业绩;电信、能源行业期望通过实施ERP来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提高资产设备的管理水平,减少因记费失误造成的收入流失等;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分销行业,很多企业通过ERP的功能模块降低采购成本,降低存货水平和成本,提高店面管理,更好了解客户购买行为模式。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分析发现,无论企业特点和行业特点如何,中国企业ERP项目的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普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样的。
例如,在项目筹划阶段就引入咨询服务的ERP项目,实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中国企业多数在ERP的实施阶段才寻求咨询服务。
再如,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对业务流程再造重视不够充分或执行不够彻底,不彻底的流程改进往往需要事后把数据手工录入ERP系统,这不但使ERP的预期收益大打折扣,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原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