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软件市场发展迅猛 ERP市场左右逢敌
协同软件在国内大呼小叫的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尤其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协同软件的升势更可用浩大来形容。大量的协同XX产品涌现在企业面前,一时间有些眼花缭乱的感觉。可明白人都知道,真正的技术不可能这么 快让这么多人同时开发出来,成熟的市场化产品就更不可能这样机缘巧合得干到同一个时期在企业面前碰头儿了。
协同软件(Collaboration Software)是指那些以团队协作为目标的协作软件工具,主要包括群组协作管理,如:工作流管理、项目管理等等;各种通信软件,如E-Mail、即时通信、VoIP等。据Gartner 统计分析,从2003年开始,全球范围协同软件已成为用户应用软件采购最大热点,位居信息化应用软件首选,到2005年全球协同软件市场的营业额将达近500 亿美元,到2006年协同软件市场规模将赶超ERP。
在我国,协同软件同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据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协同软件的市场份额将占全球的5%~8%,我国用户用于采购协同软件的资金额将达到200 ~320 亿人民币。与协同软件巨大的市场前景相对应,激烈竞争成为这一市场的另一主要特征。
市场呈现群雄争霸局面
据国内某协同软件社区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协同软件相关厂商超过500家,其中相对成熟稳定的协同软件产品超过100个。北京、上海、广东三地,成为协同软件厂商总部的主要所在地,同时这三个地区也是协同软件最大消费地。依据产品的开发技术、功能、操作等方面,对软件进行综合评价,目前国内成熟的协同软件产品一类侧重于即时消息管理,一类侧重于工作流管理,分别代表了协同软件的两个主要应用方向。
软件产品分为三种类型
从产品功能的角度看,协同软件主要有三种类型:协同工具软件、协同平台软件、协同应用软件。协同工具软件主要功能是协作沟通,例如众多的邮件和通讯等管理软件;协同平台软件是指在此之上构建应用软件的平台软件;协同应用软件是指最终用户实现相互沟通和协作、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协同管理的协同办公、协同商务、协同政务等软件。
软件应用侧重三个方面
从软件应用角度看,协同软件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行政办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行政办公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部分,公文收发、日程安排、通知公告、档案管理、共享资源管理等等,是行政办公的主要应用范畴;电子商务的应用是协同软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传统的电子商务类软件,主要是基于固化的商务流程,侧重与商务活动中各类数量、金额的计划和核算。而协同化电子商务主要基于动态的工作流程管理,侧重于商务活动中的协作、沟通等管理;协同化电子政务是传统电子政务软件的进一步升华应用,软件的应用从侧重于各类工作事项的记录与反映,转变为关注工作事项的协作与沟通。
用户需求出现三重态势
协同软件从2000年开始逐步在我国兴起,至今不过5个年头,经过协同软件专业厂商的推动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用户对协同软件需求出现以下三重态势:
第一,需求量出现爆发性增长。我国协同软件2002年以前主要还处在理论准备和产品研发阶段,从2003年开始逐步推向市场、面向用户,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协同软件的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态势;
第二,需求点转向以工作流为主。协同软件的主要应用需求点,以前集中在邮件通讯、即时消息和日程管理等方面。随着微软Exchange和Outlook软件被广泛应用,以及近两年即时通讯软件的迅速普及,用户对于协同软件的需求点,已经转向工作流管理,用户应用协同软件的目的,已经由沟通转为“使团队协作工作节点有条不紊推进”;
第三,应用模式从P2P转向B/S,以前协同软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邮件通讯等方面,P2P(点对点)模式具有即时、快捷、个体应用成本低等优势,被即时通讯类软件广泛采用。随着协同软件用户需求的进一步发展,B/S模式以其集中式管理、易于安装与维护、总体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
市场发展显露三大趋势
经过5年市场培育,我国协同软件市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并显露出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市场份额逐步向一线厂商集中
我国协同软件会与财务软件的市场发展轨迹相类似,从百花齐放走向几枝独秀。
第二,协同软件以应用为中心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协同软件的进一步成熟,协同软件产品设计开发的中心已变成:为用户提供“面向需求、简便易用”的应用功能,而不再是协同基础工具和平台。
第三,具有核心技术的厂商成为主导
与国内其他软件厂商一样,我国协同软件面临着国外厂商的巨大竞争压力。但相比其他国产软件而言,我国协同软件厂商具备了更多抗衡国外厂商的实力。有媒体撰文:“ERP软件应用领域,国内厂商起步至少落后国际五年;Internet应用方面国内起步落后国际两年,而在协同软件领域,国内软件厂商可以说是处于国际领先或相同水平。”由于竞争的国际化状况迅速来临,使得具有核心技术的软件厂商,才具备与国际厂商一比高低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