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化开发平台解ERP之困
【 资讯】“ERP开发平台+套件”,针对复杂的企业ERP系统开发,几乎所有的ERP开发厂商都采用了这种方式。然而,ERP开发厂商的“标准化”要求和使用企业的“客户化”需求难以平衡,使得ERP系统开发周期很长,磨合期也很长。
前不久平台厂商创恒信软件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ERP开发平台F1,提出能通过“配置化”来开发ERP系统,成为软件开发的“推进器”。F1平台如何帮助企业用户来实现ERP系统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的投入成本、时间能降低多少呢?
在企业IT信息化过程中,ERP系统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企业要想用好ERP系统并非易事。工作大量重复、系统开发周期长、产品刚性太强、适应性不强等问题,都普遍存在于ERP系统开发过程中,而这些矛盾直接导致了ERP开发失败率居高不下。相关数据显示,当前的ERP总体成功率不足30%。
针对ERP在开发、实施与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创恒信推出的F1平台改变了软件开发的模式,通过高度封装并内置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和开发工具,提供大量成熟实用的应用组件/构件、模块,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实现各种表现层的复杂展现需求,将开发人员从页面逻辑中解放出来。并且通过采取组件“拖拽式”配置的方式,实现了95%以上的应用无需编写代码。F1平台内置了PORTAL系统、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电子表单系统、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流程管理)系统等。
此外,F1系统平台虽然基于J2EE架构开发运行,但应用的开发扩展却使用Javascript,让不懂JAVA的程序员也能开发基于J2EE的应用。同时,使用F1平台开发的ERP系统还具有强大的应用扩展能力,开发验收完成后,人员只要根据软件开发设计的规程,就能通过配置来完成软件功能的升级和优化。
对话
专访嘉宾——创恒信软件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吕建海
电脑报:在你们接触的企业客户中,在搭建ERP系统时,客户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吕建海:企业客户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整个ERP项目开发和实施过程不“敏捷”。我们公司的客户大多数是电力行业的,以他们为例子,往往一个ERP系统的项目周期要好几年,可是项目还没有完成,企业又有新的需求。往往在两年前做ERP系统时提的要求,在两年后已经发生了变化,而系统开发还没有完成,但这时系统的一些功能已经对企业不适用了。
另外,现在国内企业如***、***等,每家ERP系统开发商都有一套自己的平台和标准,尽管各有所长,但是相互之间是很难兼容和通用的。我们的F1是通过配置化来提高ERP开发平台的敏捷性,这在行业中是比较领先的。
电脑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F1的配置化是如何实现的吗?这与传统的软件开发有什么不同?
吕建海:所谓配置化,就是把大量成熟而实用的应用构件/组件或模块进行高度封装,开发人员通过可视化的配置方式来开发各种应用。开发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工作都不需要进行特殊编码,只需要按照项目需求对组件进行添加配置,这个“捏合”的过程由系统自己完成。
长期以来,配置化的软件开发一直被认为是软件开发的终极手段。传统的软件开发是软件系统在业务建模完成后,根据原型进行编码实现,主要包括业务层、逻辑层、表现层,都是通过代码来实现的。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在大型ERP系统中已经完全无法使用,大型ERP系统使用功能点来计算,一般都有几千甚至上万个功能点,即使采用应用开发平台来实现,其工作量也非常巨大,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控制。还有一种模式是在已经实现的系统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些现成的系统大多经过了检验,并且能够满足现有用户60%左右的需求,但是其开发模式还是需要通过最终编码来完成。
另外还有一种开发模式是通过编码方式来实现的,但是这样往往缺乏敏捷性。特别是ERP系统需要应对企业复杂的业务需求,甚至可能出现某个模块只有20%的功能可满足现有用户的需求,80%的功能需要定制。而大量的定制工作将导致可维护性、可扩展性、敏捷性等较差的问题,最终结果是难以扩展、难以维护。
配置化的平台能够实现90%的应用开发无编码,对于需要编码的业务系统,也可以将系统的编码量压缩成传统方式的5%至10%,并且这样的平台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也很低,维护成本也相对低一些。
电脑报:企业在已有ERP系统的基础上,使用F1如何过渡?这个过渡期需要多长时间?
吕建海:一般使用F1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利用F1搭建一个新的ERP系统。比如电力行业的ERP系统搭建,涉及到400多个流程、5000多个功能点,从零搭建,把这些流程理顺,把功能点建立起来,从建立到实施,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
另外一种就是你说的BPM应用,即企业用户已经有了自己的ERP系统,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原来的ERP系统已经不适应新的业务发展,这时候需要流程再造来解决问题。我们的BPM应用就可以帮助企业用户进行流程再造,在企业的ERP系统之外将数据“计算”出来,然后导入到企业已有的ERP系统里。
举个例子,前不久我们的客户华日家具,随着公司的发展,其原有的ERP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需要,需要新增1000多个流程。几年前做ERP系统时就已经花了700多万元,如果现在要把这1000多个流程加进去,可能和重新做一个ERP系统的花费差不多。但是通过F1的流程整合系统,花费就少得多了,1000多个流程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整合到原有的ERP系统里。
电脑报:F1平台软件现在主要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供企业用户使用?有没有想过和***、***等厂商合作?
吕建海:现在和我们合作的平台开发商比较多,但都还是一些规模相对小的。同时,我们也将F1平台软件卖给一些企业自己做开发,售出以后,企业会贴上自己的标签。另外,我们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和政府合作,用F1的技术做GRP(政府资源规划)系统。大的平台开发商都有自己的考虑,引进核心开发层的可能性比较小。我们以前也接洽过,他们希望能够全面掌控我们的平台,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