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精益制造
惊人的浪费
专家考察D公司的生产车间、流水线、工序缓冲间和材料周转台之后,提几点意见,让丁总他们非常钦佩。
专家发现,D公司的几个生产车间里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半成品库存很大。车间负责人解释说是为了“应付生产波动”。这种人为地增加半成品库存以平衡生产的做法,在专家看来其实是“掩盖了生产负荷的严重失衡”。
“如果上下游工序之间,不得不靠‘囤积’在制品和材料的方法来控制生产节拍的话,这说明你的仓库、材料采购周期、生产周期、辅助作业单元等等,它们之间的配合有很多的漏洞和毛病”,专家在座谈会上给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解释说。
“这些成堆的在制品,其实是严重的浪费”,专家指出,“这说明制造过程中存在大量不必要的资源占用、物料冗余、工时浪费,同时也占用资金。”
专家的观点是,如果这些生产线上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不消除,即便上ERP二期工程,把生产过程“自动化”了,也无法获得更大的收益。专家说,“更快速度的生产节拍,甚至可能引起生产线崩溃”。
专家指出的“浪费”还包括车间布局带来的空间占用不合理、工序衔接问题、工位和材料的摆放问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改造过来,整个生产线就处于很低效率的状态”,专家说,“更重要的是,流水线的价值转移会大打折扣。”
经过几次交流,专家带给丁总和决策层的,是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叫“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
通过反复学习和研讨,丁总逐渐认识到,围绕价值的流动,而不是物料的流动,用“精益制造”的思想改造公司的生产线,这才是ERP二期工程的成功之本。
从泰勒到丰田
丰田汽车的生产流水线上,每个工位上方都有一根绳子,工人在发现缺陷的时候,可以随时拉动这根绳子让整个流水线停下来,从而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丰田公司认为,“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此外,丰田更进一步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生产线上一切与“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活动无关的活动。这些无关的活动是产生次品、惰性、借口、浪费的根源。
今天,丰田开创的“精益制造”、恰时生产(Just-in-time)、零库存等制造模式,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先进制造的典范。
在ERP建设热潮日益高涨的时期,人们普遍关注“回归基础管理”的问题。有人谈到了科学管理的先驱泰勒,认为合理计划、先进定额、流畅作业单元和定量检验,就是制造业ERP的全部含义。其实,“回归基础管理”并非是“回到泰勒去”。
这种基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的“泰勒式”标准化作业,是建立在产品部件化、部件标准化、产量定额化、加工工序规范化的基础上的。制造工人被固定在以一定的节拍移动的生产线旁,从事简单、重复、极易熟练的加工工序,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然而,现今的制造业竞争,由于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和利润空间大幅缩减,未来的市场不再是大批量和技艺性生产为主要特征,多品种、小批量将构成生产的主要特点。如何在获得较高的生产率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柔性,实现零库存、高柔性(多品种)、无缺陷,成为精益制造的主要挑战。
丰田注意到,在生产线上常见的有7种浪费行为,这些行为对创造价值毫无益处:过量的制造;库存的浪费;次品;等待时间;加工时间;大量的移动动作。克服这些浪费的种种努力,正是追求价值流、精益制造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