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零代码搭建

平台战开打 管理软件如何学习IBM随需而变

网友投稿  ·  2023-06-02 02:06  ·  所有内容  ·  阅读 464


软件平台"正在替代"ERP"等泊来概念成为中国管理软件产业新的"口头禅",围绕软件平台展开的商战即将拉开。 及至2003年,用友、金蝶又相继挥动战刀直指平台:年初用友发布了统一应用平台(UAP)策略;2月25日,金蝶软件发布了企业应用套件KingDee EAS,其开放式平台技术KingDee BOS正式亮相。 就在各厂商纷纷意识到软件平台的发展趋势,并开始概念梳理的时候,软件平台的先驱佳软公司近日

平台战开打 管理软件如何学习IBM随需而变

平台战开打 管理软件如何学习IBM随需而变

软件平台"正在替代"ERP"等泊来概念成为中国管理软件产业新的"口头禅",围绕软件平台展开的商战即将拉开。

及至2003年,***、***又相继挥动战刀直指平台:年初***发布了统一应用平台(UAP)策略;2月25日,***软件发布了企业应用套件KingDee EAS,其开放式平台技术KingDee BOS正式亮相。

就在各厂商纷纷意识到软件平台的发展趋势,并开始概念梳理的时候,软件平台的先驱佳软公司近日又抛出一颗"重磅炸弹":佳软E6企业级管理软件开发平台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在这样的平台上,20人经过60到90天的培训,就可搭建一条千万元级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凭借这样的实力,佳软将成为"平台"时代的超越者。在平台浪潮中,佳软总经理李凯看到的不仅是技术革新的机会,他认为:"对于管理软件厂商,无平台者不能生存,有平台者未必能很好的生存。平台技术的真正威力要在革命性的新商业模式中发挥。技术手段、生产模式、商业模式三重革命的同步才是佳软看准的方向。从中国用户的实际出发,三重革命也应该是管理软件产业的方向。"在三重革命的支撑下,李凯大胆提出了管理软件"规模定制、随需而变"的理念,这个设想蕴涵了丰富的内涵,以下是作者***软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就此展开的一次讨论内容。

技术手段革命:管理软件平台

当"软件平台"技术革命逐渐被业界认同的时候,传统模式下管理软件的种种弊端早已成为革命者瞄准已久的靶子。

以传统ERP产品为代表的管理软件标准产品有应用比较全面,系统、维护专业、机会成本被用户和供应者分担、上线速度比较快的优势,但其缺点是标准软件对企业的适应性低,灵活性差、二次开发风险依然比较大的问题。让广大用户爱恨交加的传统ERP,已经被有些人称为明日黄花。面对传统ERP僵化的管理模式,用户要不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要不眼睁睁看着花费巨资上马的ERP系统无奈地下课,不用新的平台技术手段和新的商业模式拯救它,ERP的前景堪忧。

2002年,企业遭遇ERP陷阱的故事频频见诸报端。从哈药项目的哗变、三露项目的诉讼,再到长虹项目的反复,业界对ERP质疑似乎成为管理软件行业的主旋律。面对竞争激烈、个性鲜明、发展迅速的中国企业,旧有管理软件的产品僵化、教条实施、应用和需求的错位,使许多管理软件商趋于淘汰的边缘。有悲观者认为,2002年是整个IT界的寒冬,管理软件行业更是重灾区,尽管个别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成功,但众多的企业在产品市场上遭受重创,"转型、裁员、重组、倒闭",已成为管理软件领域的主题曲。正是这些哀兵中的智者发现了平台技术这唯一的出路。

在佳软看来,这变革的另一个推动力是系统集成商。中国的系统集成商伴随中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成熟长大,他们手握充足的市场资源,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的局限不能随用户走的更远,从而陷入困境,如何从产品供应商向增值服务商进行战略升级成为关乎生死的问题。他们要么成为产品供应商的附庸,纵然有单子却没多少收入,要么在自己组织研发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成本风险。困于这种不接单子必死,接了单子可能还是死的两难境地的系统集成商们,心中最渴望的救命稻草是什么呢?

佳软技术总监廖恒毅认为,他们的救命稻草是技术实现能力,即:通过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以获得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而在产业链上,最应该承担能力建设任务的是上游管理软件厂商。李凯认为,管理软件厂商谁能够实现"规模定制,随需而变"的能力,能够用标准的平台技术实现个性化产品的快速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实施,谁就可能成为传统管理软件局限性的颠覆者。在这一点上,在企业管理软件行业掀起平台技术革命的E6软件开发平台无可替代的担负起了颠覆传统管理软件的重任。

生产模式革命:"规模定制,随需而变"

佳软的"平台+产品组件+个性化定制"模式的产业理想也就是要实现"规模定制,随需而变"。所谓"规模定制",就是要体现管理软件产业的价值--厂商能规模化交付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产品;所谓"随需而变",则是要体现管理软件产品的价值--企业管理软件本身应能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不断变化而变化,同时,在发展的历程中不断的积累企业的知识库,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不再是企业昂贵的消费品,而是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源。

如果把"平台+产品组件+个性化定制"比做一个虚拟的软件加工厂,"平台"是佳软模式中的管理软件生产流水线,"产品组件"是以用户管理需求为原型的的"产品"标准组件,"个性化生产"就是软件"工人"对于产品的加工,而加工的过程则因为软件工厂先进的技术而得以快速高效的实现,同时也保证了产品品质的可控性。

佳软副总张怀清说,"规模定制,随需而变"对目前的软件业来讲似乎是梦想和神话,但佳软的核心产品--E6企业级管理软件开发平台使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突破了多年来制约软件产业化的瓶颈,并有望彻底改变软件人的命运。

据张总介绍,E6是管理软件的全新生产方式,是面向管理者、面向流程的安全的、动态的系统,是一种能快速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实施并能将这一切快速复制的软件生产线。通过E6平台的这种快速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实施和快速复制能力,能够组建软件车间、搭建软件生产线实现规模化定制。E6系统可逐步搭建、逐级优化,节省系统投资40%以上;E6系统的高度适应能力,使系统运行成本低于传统模式30%-70%;E6系统更具效率和灵活性,实施与重新布置以及运行效率可提高30%以上。

种种迹象表明,E6平台所展露的"规模定制,随需而变"的能力将对管理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E6软件平台"规模定制"能力所体现出来的,既不像很多传统软件企业采用的"定制研发",也不是通用软件产品提供商所采用的"卖拷贝"的方式。

E6软件平台采用佳软独特的PRD独立结构(平台、数据库、知识库相分离)及管理上分层和技术上分层的双分层技术,使基于该平台之上的个性化应用业务的实现完全回避了底层技术实现的复杂过程,变繁复为简单,变漫长开发为快捷生产,从而做到快速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实施和快速复制,实现规模定制。

由于软件平台提供了大量相关接口,并屏蔽了技术细节,开发者不用去关心软件平台本身,不用自己再费劲去分析与实现复杂应用软件之间的通信、部署以及管理的技术难题,而可以将关注的焦点聚集于业务逻辑、管理模式上。这大大降低了复杂应用系统的开发难度。

据介绍,在E6平台上,软件系统的重构、优化无需大幅度改动基础结构,只需使用类似于自然语言的格式化语言(中文)重新描述系统知识库就可完成系统的优化或重构,彻底解决了传统管理软件扩展升级复杂的弊病。

张怀清认为,E6软件平台完全可以理解为生产管理软件的现代化工厂、车间。丰富的管理思想库、客户数据库、市场营销库构筑成管理软件的E6生产线;多条软件生产线组成了E6软件车间;软件车间与解决方案中心构成了E6软件工厂。如果说传统管理软件是研发出来的话,那么基于E6平台的软件系统则是在平台工厂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经过专业培训的一般的软件工程师--不论他属于佳软、系统集成联盟成员、用户自己的技术人员,都可以成为在用户那里实现最终生产的"装配工人"。这种生产解放了产品、解放了系统集成商更解放了用户。

有权威人士评论说,E6彻底改变了软件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软件产品生产的技术难度,使之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基于E6软件平台的快速生产和快速交付模式,已经完全取代了过去迟滞的产品交付模式。随着E6用户的数量增长,具有软件生产能力的人群的增加,管理软件行业实现"规模定制、随需而变"将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商业模式革命:"平台+产品组件+个性化定制"缔造E6软件联盟

李凯说,E6软件平台真正的贡献,不仅在于引发了技术手段的全面升级,颠覆了传统管理软件的生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将进一步带来管理软件行业商业模式的革命。

虽然E6平台及其配套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已经让佳软具备了"规模定制,随需而变"的生产能力,但不满足于单方面市场能力的李凯想做的是,要把佳软的这种能力在产业链上进行最大限度的复制和扩大。事实上,E6软件平台技术上的先进性也保证了快速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实施的能力可以在产业链上进行快速复制。

在管理软件产业的旧有模式下,系统集成商能迅速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软件生产能力的快速复制完全是个梦想。而E6软件平台的技术无关性以及该生产能力的快速复制性使得一向饱受技术限制之苦的系统集成商,可以通过E6平台找到在市场上纵横驰骋的可能性。可以想象,拥有巨大市场资源的系统集成商们,在插上E6赋予的技术能力的羽翼之后,将会实现何等巨大的商业价值!这就是共享的力量!

于是,在跨越了管理软件企业最难逾越的天堑后,佳软不仅要讲述技术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演绎精彩的商业故事--佳软近期推出了"E6企业级管理软件应用联盟"。E6联盟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E6平台所带来的软件快速生产、快速交付、快速实施能力通过在联盟成员内的快速复制,让联盟内成员都能拥有"规模定制、随需而变"的核心能力,从而加强联盟成员核心竞争力,达成共赢的局面。

明眼人不难看出,E6软件平台所带来的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完全体现了用户应用价值和联盟者利益这一核心纽带的作用。而在此前管理软件的传统模式下,由于商业价值难以得到真实体现,厂商们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似乎一直没有看到光明的前景。

分析人士认为,在管理软件产业经历了项目作坊模式、标准产品模式进而到如今"平台+产品组件+个性化定制"模式的三次浪潮中,这次平台软件浪潮真正触及到了商业模式变革最核心的机关--实现产业链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这一点来说,佳软所创造的"平台+产品组件+个性化生产"模式是中国管理软件产业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啤酒与尿布中获得信息化的智慧 << 上一篇
2023-06-02 02:06
厂商艰难前行 SOA能否拯救EPR大兵?
2023-06-02 02:06
下一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