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就是力量
【 信息化】21世纪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信息化社会,而不是上个世纪以产品为导向的工业社会。因此,面对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要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和改造。它不仅包括对产品和生产流程的重整,还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管理流程。于是,基于ERP技术的动态企业建模技术、智能资源计划应运而生,企业管理进入协同管理阶段。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 从概念上可以得出,协同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是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当技术从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社会的边缘逐渐成为核心,人们就越来越需要技术来提供更多的东西。 今天,企业集团管控的最大工作是对集团业务资源与法人群体实现协同。实现协同,需要经过4个步骤:一是分工,这是协同的基础。二是整合组织系统内部各成员企业的资源,形成协同的聚合力。三是将聚合力高倍放大,生成协同的杠杆效应。四是实现协同经济,便达到了企业集团管控的目的。只有全集团的整体协同,才有可能实现最优协同经济。 协同经济成主流 著名管理专家金达仁通过对大量的数据比较分析,明确指出“整体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资源消耗大、运营效率低是目前制约中国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五大问题。”中国企业集团要逆势而为,快速发展,“必须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本管理,构建协同商务体系,加快集团管控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动业务模式重组”。 金达仁说,一些企业集团发展战略过于空泛,缺乏有效的方法、体系和IT支撑,集团管控也是其中的薄弱环节。这样的发展战略是难以操作和实现的,必然从大方向上影响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 金达仁进一步分析,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就是企业集团要构建实时、一体化的管控体系。所谓实时,就是动态的收集、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及时应对各种问题,乃至风险。所谓一体化,是指企业集团要明确管控业务,且要与相关业务集成、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尽快建立集团管控信息系统,同时要将他们实行有机的协同和集成。 协同商务是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新管理理念和商务手段,协同商务实现的关键是无阻碍沟通和商务过程的协同。 协同商务通过电子化,使企业能够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将所有利益相关者、企业部门、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整合到统一的渠道,实现跨企业、跨地域、跨时间的联合协同作战,实现业务处理和信息获取与共享的一体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服务,整合商务流程,缩短执行时间,提高整个商业价值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与趋势,作出了三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企业内部信息化应用。主要是以ERP为代表的单个企业内部的应用。ERP是面向交易的管理系统,通过重组企业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并且加速了财务统计等业务。但是由于受IT技术发展的限制,原本是解决企业供应链管理的ERP系统,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企业之间难以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协同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即使是在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内部也往往由于系统运行成本过高而难以建立企业一体化应用。 第二阶段,企业外部信息化应用。由于Internet的问世和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主流应用。这一阶段基于Web技术的ERP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这时的ERP系统主要分两个方向向外扩展:一是基于Internet网络的采购管理,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采购、竞购与拍卖和反拍卖等。二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它定位于成品整个营销过程的管理,包括市场活动、营销过程与售后服务三大环节管理。 第三阶段,协同商务。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界和IT界已寻求到一种比B2B更好的运作模式——协同商务。协同商务,是指企业利用前沿技术所提供的一整套跨企业合作的能力,得以更有效的管理当今错综复杂的企业生态系统。它帮助企业同其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相对于ERP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协同商务则更关注企业内外交易各方的同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