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没有终点
讨论问题有: 企业erp系统的深化应用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 企业在ERP深入应用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应该如何规避?ERP系统上线后,企业信息部门如何可以保证系统的动态变化? 企业在实施ERP的时候采取的方式很多是先固化后优化,上线后企业应该如何优化他们的业务流程?
信息化没有终点陈启申
1 什么是ERP系统? 在讨论ERP系统深化应用之前,不得不先统一一下对ERP系统的理解。事实上,国内不少称为成功实施ERP的企业,实质上还只是实现了MRP II的内容,也就是企业内部核心业务的信息集成。有些甚至连基层的车间管理子系统还没有上,没有底层的数据采集,产品成本控制子系统也无法实现,这类情况连MRP II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如果按照Gartner的原始定义,ERP要实现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也就是说要打破企业四面墙,管理整个供需链。就企业内部集成来讲,Gartner的原始定义提到三个方面,即与产品研发的集成、核心业务集成、数据采集集成。就这个要求来说,相当数量的企业也没有做到。众所周知,当前的竞争是供需链和供需链之间的竞争,从外部集成要求来讲,相当数量的企业还没有做到这点。 2 深化方向因企业而异 根据不同的企业的具体情况,深化应用的内容是千差万别的。对那些还没有实现内捕集成的企业,首先要完成核心业务的信息集成,包括同CAD-CAPP-PDM的集成,数据采集的集成。这里还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对那些产品结构复杂,设计和工艺多变。属于ETO(按订单设计)类型的企业,同产品研发集成,可能更为迫切。对那些受生产能力制约排产难度大,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能需要MES系统。对物流控制有严格要求的企业,可能需要先上RFID(射频识别技术)。有的企业需要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找到影响企业经营战略业绩的因素,可能需要上商务智能(BI)或企业业绩管理(EPM)系统。有的企业则需要上业务流程管理(BPM)系统。有的流水生产性质的企业,会为实现精益生产创造条件。 对那些已经完成内部集成的企业又会有不同的深化方向。一个最主要的方向就是掌握市场需求,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那些属于MTS(现货市场)类型的企业,需要建立需求驱动网络,实现协同计划、预测、补充(CPFR)系统。对那些具有明显产业链的行业,如汽车、家电、食品等,需要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实现协同商务与供需链管理。 深化应用的方向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来定,不是企业的信息部门决定的。 3 障碍 1) 应变障碍。企业的业务流程会随着竞争形势的发展而经常调整和优化,如果一个ERP产品的开发技术是"固化"的,就很难适应业务流程变化的需求。 2) 沟通障碍。一个企业会应用各种不同的应用系统,如ERP、CAD、PDM、CRM、MES等,它们之间要实现信息集成,需要相互沟通。一个企业还要同各种不同的机构进行信息交换,不同机构的应用系统又是五花八门,如果它们之间呈现网状的关系,又需要实时交流,单靠一对一的处理就不够了。 以上两条都涉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3) 文化障碍。ERP是一种面向流程的应用系统,企业内部信息集成要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外部集成要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这里就出现不顾大局、以邻为壑、缺少信任等等传统思想的障碍。因此,必须大力发扬协同文化,也就是:信用互守、目标共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信息互通、困难互助;风险共担、长期合作。 现在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企业管理应用系统(Enterprise Management Application,EMA)"的概念,就是说,企业所有的业务的信息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所有信息都进入系统)和信息的大集成。所以说,企业信息化是没有终点的。(e-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