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从空谈到行动有多远距离?
【 信息化】 仅仅几年的时间,协同软件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崛起。成为软件业继财务软件、ERP软件后的“第三浪潮”,但欲知何谓“协同”者,往往一深入则易转晕方向。Google或百度里,数百万条相关信息,所掀起的“泡泡”让协同成了镜花水月。协同—企业管理效率之源!这个极其简单,仅用以表达观念的词汇。它从空谈概念到以实际行动发出真正能量之间距离,到底有多远?
协同软件的“心理半径”
“协同软件要么是软件产业最大的创造,要么就是鼓吹的最大泡泡!”从事软件业多年的赵兵先生曾对记者表示。赵先生说此说时正值2006年,协同软件的概念之争刚刚掀起。那时到处都在吹泡泡,大家都在讲协同是未来的趋势/是金矿。一头是山雨欲来之伟势,一边又是“雾里看花”之迷境,“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成为两年前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
有人说协同只是OA的升级版,也有人说协同不过是个消除孤岛的工具,还有人说协同不过是个一揽子软件产品的大杂烩,更有人协同什么也不是!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的一次概念“洗礼”。如果是这样,协同确实不值得大家大惊小怪!或许直到今天,当轰轰烈烈的“协同运动”已开始蔓延之时。许多人对协同软件的心理半径,仍然停留于此。
协同到底是什么?是手段?是观念?是方法论?是集成?是工作流?是使孤岛联通?是IM通讯?是管理模式?它是否有参照物?它将取代谁?是OA?是ERP?众说纷纭!
协同软件的“概念迷途”
正如舞台化妆造型一般,任何事物一旦被渲染过多,则原貌被遮、幻像频出。协同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对协同正本归源后,我们会发现它不需要参照物,它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而是为了弥补!
“协同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辞海对它的解释很简单:它是多个个体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共同协作的一种方式。人们理解什么是协同,但不理解的是将之工具化的协同软件。”金和软件董事长栾润峰认为!
说到底,人们对协同软件的“概念迷途”,是出自于协同从理念到工具之间产生的巨大的断层与鸿沟,是出从“空谈”到“行动”产生的遥远距离。为了连接断层、缩短距离,数年来,各厂商纷纷提出概念、解释、思想以夺取致高点的有利地形。概念的“百花齐放”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市场,但标准的缺乏却更多地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从理念到工具的距离太远,明确概念是需要的,炒作概念却是无益的!而且概念离实际很远,中间还需要思想的指导与方法论的确立!”栾润峰表示。
泡沫的幻灭 协同“四层理论”
任何泡沫的破灭,都有一个关键的导火索,协同的泡沫也是如此!从2005年发起到2006年升级,再到2007年到达顶峰。吹了许多年的泡沫,在2008年达到破灭的关键时刻。而这导火索则是轰轰烈烈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转型考验,运营管理效能转瞬间成为企业应对风暴的核心需求,正是这一现实进一步加速了泡沫的破灭。
面对泡沫破灭的必然,厂商的先见之明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了理念、有了管理思想的指导、有了软件作为实现手段,是否对协同软件的争辩与炒作将就此终止了呢?栾润峰的答案是否定的:“软件是什么?可以说什么也不是!不过将0和1进行有序排列,排列得好则成为好用的软件,排列得不好则一文不值。而管理思想只是指导这一排列有效的策略性指导。但在思想与软件之间的方法论,则是连接断层的关键。”
栾润峰针对性地提出了“协同四层次”理念:第一层为基础层——业务协同,确定了主管内部运营的“妻子”,必须服务于主管外部业务的“丈夫”,这一层将协同软件与ERP提升到了相同高度,结束了“妻贱夫贵”的局面。第二层为递进层——个人协同,突出了内部运营要为个人工作提供高效率的网络平台,决定了协同对个人工作方式的改变,从单独作战转变为协同作业。
第三层为上升层——团组协同,针对企业的团组项工作,充份调动企业内部资源服务于团组项目目标。第四层为顶峰层——管理协同,针对企业领导对企业业务与运营的监控,提供了基于信息流、行为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方面信息,以做企业相关决策。
协同不是简单的集成、不是简单的工作流梳理、不是简单的通讯方案,而应该是在一个思想指导下的,利用明确可行的方法论对企业运营管理的进行全方位的协同运作。而“四层结构理论”不仅拉近了协同软件空谈与行动之间的距离,更填补了从思想到服务企业的软件工具之间的巨大鸿沟!其功之伟,市场将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