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企业从价格战转向平台战
2006年开始,国内的ERP企业开始摆脱整体利润率下滑的尴尬局面,展示出新的发展迹象。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全年销售额为32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其中应用软件市场规模达187.3亿人民币,增长23.9%。
伴随着ERP产业日渐成熟,中国的ERP市场正开始新一轮的格局调整。所有的企业都试图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或概念营销的虚热中挣脱出来,在这个“U型转弯”处超越竞争对手,抢先驶入下一步发展的快车道。
平台之争
6月1日,***宣布将采用IBM的 WebSphere应用服务器作为中间件平台开发新一代***ERP-NC管理软件产品,并于年内投入市场。***软件高级副总裁高少义表示:“***与IBM的合作,可以吸收IBM 平台的特性,增强***产品性能。同时,有助于***把资源和精力专注于应用平台(UAP)的开发。”
数据显示,到2003年,***投资ERP-NC达1亿元以上, 几乎是过去几年净利润的总和,但高端产品仍持续亏损。此次合作将使***降低高端产品的开发成本,继续与SAP和ORACLE等国际公司抗衡。
做出合作选择的不只***。5月22日,在国内ERP市场尚无太多建树的东软集团宣布与德国管理软件巨头SAP合作,基于SAP的业务流程平台开发自己的解决方案。
平台,是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对于ERP企业来说,拥有平台就像打开一个“百宝箱”,既能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还能缩短开发周期,使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和厂商产品标准化的矛盾得到解决。“平台”已成为整个ERP产业发展的技术引擎。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平台技术也成为区隔国内ERP企业与国际ERP企业之间的一座高山。
强敌环伺
对于国内ERP企业来说,无论自行研发,还是“拿来主义”,“平台战略”都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国内ERP厂商之间竞争激烈——***和***的“个性化”与“普及化”的战争愈演愈烈;浪潮获得微软支持后产品化能力大幅提升;新中大、速达、金算盘等厂商也正不遗余力地加大市场力度;***也在各大城市推广其“绿色供应链”。另一方面,国外企业不但在大型企业市场中“精耕细作”,也试图将竞争优势扩展到国内软件企业长期耕耘的中小企业市场。
软件巨头微软的加入使竞争格局更加扑朔迷离。有数据显示,2005年,微软商务软件品牌“Dynamisc”旗下的ERP和CRM产品在中国的增长已超过了200%,而且针对中型市场的产品价格比SAP的产品还低三分之一以上。
有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管理软件销售额为60亿人民币,比前年增长23%,今后几年将会继续增长。中国正成为ERP软件最大市场。几乎跨国公司都把中小企业作为新增长点加大投入。
记者采访的几个中小企业用户都表示,出于性价比考虑,更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而性能稳定的ERP产品,一位制业企业的老总表示,“相比微软等国外ERP产品的易用性和集成度,国内ERP厂商的低价格不具有吸引力。”
后发先至
国外企业的平台技术是国内企业短时间内很难模仿和超越的。但业内专家认为,中国企业的成长将对国内ERP厂商形成良性的推动。
Gartner资料显示,2008年,全球商务应用软件市场将达621亿美元,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将给国内的软件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ERP企业最大的优势和资源是他们自己的用户。”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认为,“预计2007年将会迎来管理软件的一个高峰。” 所有企业都渴望获得后发先至的优势。
在***总裁徐少春看来,***经过痛苦煎熬研发BOS平台就是为了在新一轮应用高潮到来时,拥有“能向客户提供更好产品”的自信。而在浪潮通软总经理王兴山眼里,无论自行研发还是与微软合作。真正体现国内软件企业实力的,是将非常好的性能与服务融为一炉的本地化优势,“相比国外厂商召集培训,人困马乏地讲解国外企业的成功案例,不如国内厂商拜访用户企业的老总,让他们感受诚意和忠诚来得更‘中国’一些吧。”
无论平台合作还是技术转型,能否超越SAP、ORACLE或微软,仍取决于国内的软件企业在平台竞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推出怎样的产品。
在“U型转弯”后面等待王文京和徐少春们的,除了日趋激烈的竞争,仍是更不可知的未来。(计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