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供应商管理?
导读:企业的生产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供应商,供应商的管理是企业最具风险的管理问题之一。来料不及时、来料品质不良等使企业的采购人员四处救火,疲于奔命,并引发生产成本上升、客户投诉与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供应商管理水平,就是在降低成本,就是在增加企业效益与竞争力!从源头把好关,降本增利,破解供应商管理难题也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段时间在企业走访调研的过程当中,很多企业管理者都给我反映了一个物料管理的问题:供应商总是欠料。特别是一些组装型的企业,深受供应商交货不及时、质量有问题的困扰。
我觉得要想做好供应商的管理,首先要做的是从思想上对供应商管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供应商的认知要从两个不开始。
1、不要把供应商当供应商看
你可能要说:这句话太绕口了,供应商本就是供应商,为什么不能把供应商当供应商看呢?那我应该把供应商当什么来看?我认为应该用同体的思维来看待企业的供应商,他是你企业的一部分,一个车间,一个部门。
2、不要把供应商当成成本降低的关键地方
你不要把供应商材料的成本当成是企业成本减少的一个关键地方,不要总想着物美价廉。当然材料成本的降低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我强调的是不能把供应商的材料成本一压再压,在合理的区间进行压价是可以的,但不能总是想着要递减,当然根据行业的不同,的确会有季节的波动,另外每年随着技术的变革,管理的变革,供应商的材料成本也会降下来。
不过一定要去做市场调研,很多企业的采购人员在进行供应商管理的时候,他没有这个概念,公司说要压缩成本,然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去做调研,不去做对比,不去做品质的、效率的、配合的、综合的服务评价,只是一味地杀价是行不通的。
有了这两个不以后,你就知道该怎样进行供应商的管理了。我想给你的是一些思路和方法。究竟怎样才能做好供应商的管理?总结了如下几个建议:
1、把供应商当成工厂管理的一部分
很多大型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是非常慎重的,不像很多中小企业那样,会因为这个供应商来见你的时候没有送盒月饼,没有给你送条烟,或者哪一天你觉得这个供应商的价格稍微高一点而随意就把他砍掉。
要把供应商看成是一个同体,看成是一个跟你工厂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个时候你就不会随意地去砍掉一个供应商,去更换一个供应商。就像在企业当中,你不会随意地就把一个人换掉,就把一个部门砍掉,首先要有一个同体思维,你才能够做好供应商的管理。
2、对供应商进行实时的评估
评估要包括供应商准入的评估和供应商供货过程的评估。供应商准入的条件是什么?每一个物料要怎样合理地规避供应链风险?这就涉及到供应链的管理,主要的物料,核心的、关键的产品部件的供应商,都要求具备两家以上,最好是三家,进行优选。比如,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环保的问题,假如你的供应商因为环保的问题关掉了,你的企业是不是也得停产呢?而拥有两三家同一材料的供应商就可以规避供应链的风险。
3、帮助供应商
第一点建议就讲了要把供应商看成是一个同体,用同体思维去看待供应商。他是你企业的一个部门,有问题的时候要去帮助他,要深入到供应商的现场,而不单单是管着他。
4、对供应商进行细节的管理
(1)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即了解供应商每天的生产进度。怎么了解呢?可以让供应商把产线报表发给你,从而了解每一个上午他做了什么产品,采购人员就要这样去管,在系统里面要录入他的生产数据,要用传真或者Emall的方式进行报备。
进度管理是这样去管的,而不是到送货的那一刻才打电话询问为什么还没有送过来。比如,你的交货期是1个星期,从第一天起他做了多少,这个数据就要报给你,这样才能够做好进度管理。
(2)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包括供应商送货的时候你要进行检测;甚至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就要进行巡检;最后要出货的时候,在供应商的生产现场要对品质状况进行抽检。这样就避免了当你企业里面产品准备上线生产的时候,又出现材料品质问题。
(3)成本管理
你企业的技术团队要了解供应商的工艺,你企业在做某些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供应商来配合,一起进行模具的改良,也许很多产品在你那里只是稍微改变,而对于你的供应商来讲他却可以节省很大的成本,这个时候就要深入到工艺的细节,研发的细节,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来进行改进。
5、契约管理
契约是什么?就是大家达成了一个默契。而要培养与供应商的契约精神,就要凡事有规矩,做得好有哪些激励,做得不好又有哪些处罚规定,在与供应商签订的供应合同里面就要规定清楚,这是基础管理动作,一定要做好。通过这些合同的订立,通过这些契约的形成,从而来培养大家的契约意识、合作精神,这样就相当于把供应商也当成了你的一个团队培养目标。
互联时代的SRM更注重业务的协同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构建起良性健康的采供关系,这里直接推荐一款协同型SRM系统。使用简道云SRM系统能够一键连接上下游,让外部组织共同参与到供应链的协作当中。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供应商质量、把控采购质量、提升采购到货及时率、提升供应商管理效率,助力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