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 500 强——中交集团旗下骨干企业,由功勋卓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路一师经历改工、改组、改制、重组,发展成为拥有 98 家各具专业特色的子分公司,公司累计建设的公路里程达 5.2 万公里,参与建设京沪、哈大、沪昆等 50 余项国家重点铁路工程,业务遍布全国以及欧亚非等 40 多个国家。

二、【智慧工地】方案简介

本方案承接的是【中山大学公常路下穿隧道项目】,合同额1.7亿元,合同工期517日历天。为更好地对项目施工进度及项目信息化管理更为及时和规范,需要推动【智慧工地】展开与落地。

(一)智慧工地建设

对简道云、BIM、FR等软件进行集成,综合应用各种硬件设备,对工地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包括相关流程数据信息的采集,现场环境监测管理分析,进行可视化界面展示及相关信息预警监控,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二)方案效果

综合来说,本方案在以下三个方面创造价值:

1)提质:生产数据质量有质的改变,决策更清晰

2)增效:使数据传透管理,制度落地运行

3)成本:降低智慧工地建设成本60%以上

(三)解决难题

本方案解决了施工企业在数字化时面临的5大问题:

1、庞大的业务量与决策支撑体系不匹配

施工工程项目规模庞大,管理难度、成本及效率相关问题就尤为突出。而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化支撑,内耗成本就变得更高。 主要问题可概况为以下三点:

  • 管理基本靠吼
  • 检查基本靠走
  • 治安基本靠狗

2、 复合型人才建设,谈何容易

一方面,既懂工程建设又懂业务的项目经理培养至少要8年的时间(3年技术员,5年到总工,8年到项目经理),无法快速速成,人才资源稀缺;另一方面既懂软件又会编程的人员是极少数的。 所以如何保证效率又能保证时间成本,对于公司而言尤为头疼。

3、顶层设计者与实际应用者素质差距大

系统设计者可能是博士,中层项目经理进行推进落地可能是本科,现场使用者极有可能是高中甚是小学学历。这一点就要求所设计的系统及匹配的软件,给现场使用者需要是0负担、免培训的。

4、工地上数据基本是非结构化数据

工地上数据包括机械设备、原材料、作业人员、管理方、环境信息等,而进度计划也不一定代表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及时获取到相关信息并进行相关决策调整,智慧信息化施工就非常重要了。

5、报表系统越来越多,基层人员负担越来越重

三、重点业务场景

1、底层信息流

2、简道云数据架构

  • 通过简道云搭建的各应用构成:

3、超时未整改地图标注

施工地需要及时有计划地对某些需要整改的地段进行整改,并将整改后的数据图片等非结构化信息及时反馈,进行检查核实以对后续的工作进一步开展。对超期未整改的地标进行地图标注并进行手机端预警提示。

▲FR超时未整改项地图标注、自动预警

4、物联网系统风险识别(针对检查和治安问题)

针对需要进行检查和治安维护较为关注的地段进行视频实时监控,并传回相关的隧道变形等关键数据。

四、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几大基本原则

针对施工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底层设计者与实际应用者素质差距大”导致的沟通内耗管理成本的增大问题,上述方案中的系统开发遵循以下几大基本原则:

1、流程与信息化再造

(1)标准的线下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线上展现,管理透明化

  • 以请假流程为例,如图:

(2)非标准的线下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统一再造流程,线上约束、管控,规范化管理

  • 以混凝土报送为例:

(3)获取简道云的数据后,进行相关人员信息及混凝土相关信息的可视化分析展示

2、使用0负担,免培训

所有系统不仅使用无门槛,设计搭建操作也简单快速。由于适配移动端现场工作人员打开手机就能填写、提报。

同时,采用单点登录,只需登录一次微信账号,即可访问所有应用系统,减轻员工使用负担。

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质检资料、交底资料等需要签字留存,不放在系统上,系统只监督质检、交底工作。

4、数据自动推送、智能预警

产值、三检信息、混凝土报送等实时推送到主管部门;问题未及时整改,预警推送到主管领导;信息使用微信推送,精准传递。

5、坚持问题为导向,实事求是

原先出现的问题,现在通过基础数据录入的方式,通过系统逻辑核算很快就出来了。利用简道云加快了工序问题的跟踪和反馈,产值填报逐步完善;工序检查任务繁重,只抓关键工序。